外建史05 古印度建筑

Ancient Indian Architecture,c.3000 B.C.~ 11th c A.D.

一、概述

1 地理概念

古印度是一个区域概念。南北印度长期分立,形成印度古代的政权割据:“印度次大陆”“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等独立国家的区域。
印度河流域是其文明发源地

2 历史分期

2.1 印度河文化时期(c. 3000 BC~c. 2000 BC )

人类最早的城市建设活动, 如谟亨约·达罗城。达罗毗荼人——黑人土著

2.2 吠陀文化时期( c. 2000 BC~c. 500 BC )

诞生早期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雅利安人(中亚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2.3 孔雀王朝和笈多帝国( c. 500 BC ~c. 500 AD)

佛教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符统治者意图),
佛教建筑如窣堵坡、石窟寺庙等

2.4 印度教文化时期( c. 500 AD~c. 11th c AD )

婆罗门教崛起,演化加工为印度教,印度教产生和发展,印度教寺庙

3 印度传统文化的特征

多元共生、复杂

原因

  1. 历史上多次的文化融合与碰撞
  2. 宗教的多元化(india has the most 多religion)
  3. 古代割据的政权形式
  4. 相互对立的哲学观念

4 宗教

印度古文化最重要的内容。
宗教的多元性特征:种类多样,思想混杂,充满矛盾

二、建筑物

1 佛教建筑(Buddhist Architecture)

1.1 窣堵坡(Stupa)

  1. 古印度供奉舍利的坟冢。中文也称“塔”、“浮屠”。作为释迦的象征
  2. 组成
    1. 外圈:栏杆和门架
    2. 基座
    3. 半球形覆钵
    4. 顶部(宝匣、相轮)
  3. 印度现存最大的stupa:桑奇一号窣堵坡。
  4. Stupa影响印度议会大厦设计
  5. Stupa在不同国家风格
    1. 尼泊尔——上部拉长
    2. 在印尼——几百个stupa各种堆积
    3. 在泰国——更加整体,分格不明显,竖向拉长

1.2 石窟寺院(Rock-out Temple)

  1. 支提窟(Chaitya):支提原意——火葬的木堆,佛教中特指供奉窣堵坡和佛像的佛殿和石窟佛殿,主要用于举行宗教仪式
    1. 平面——矩形+半圆(stupa),柱廊
    2. 屋顶仿竹子绑扎
  2. 毗诃罗窟(vihara):又称精舍、僧院,指出家人集体居住的静修之所
    1. 功能相似,所以毗诃罗窟与支提比邻而居
  3. 印度现存最大石窟群:阿旖陀(Ajanta)石窟建筑群

1.3 佛祖塔(佛陀塔)

脱离stupa影响

位于佛祖悟道之处:菩提迦耶(Buddh Gaya)。菩提迦耶摩诃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Complex at Bodh Gaya)

方台基,中间大塔,四角小塔,平面方形

传入中国为金刚宝座塔

吴哥窟

外轮廓呈饱满的弧线,向上渐缩。

2 印度教庙宇(Hindu Temple )

由于国家的分裂造成各地风格呈现多元化形态(南北中三种风格)

共同点:

  1. 高耸的形象(山形屋顶),具有象征意义
    (宗教意义——妙高山,类似奥林匹斯山和生殖崇拜);
  2. 内部三个串连的厅堂:门廊、前厅和胎室(存放神像);
  3. 着重造型,内部狭小;
  4. 石材建造,梁柱或 叠涩结构(屋顶);
  5. 雕刻极端繁复。

建筑多折——印度教多神,为每个神提供位置

三、建筑技术

1 材料

竹、木,砖,石(印度特产红色的砂页岩石)

2 结构

梁柱结构:跨度不大,柱子上雕刻繁复

叠涩——高耸的屋顶,屋顶用叠涩

四、建筑形式

1 群体布局

城市布局整齐有秩序,街道走向顺应夏季主导风向,完整的下水功能。

城市案例:谟亨约·达罗城(Mohenjo Daro, c.3000B.C.)最古老城市之一

南北方向宽10m贯穿大道,东西方向交错小道,形成网格

材料:烧砖——当时属技术高超之列

砌筑威武霸气,精致

城市里出现下水道(西方只有伦敦出现),浴池——仪式感

2 特征处理

中心与方向:古代印度建筑的基本主题,着重体现在宗教建筑中

  1. Stupa

    通过塔顶的竖轴和整体的轴心对称形式,表明无边佛法的宇宙中心

    方向性表现在绕佛仪式,顺时针方向进行

  2. 印度教庙宇(屋顶体现中心与方向):山形顶象征——妙高山(众神居所)

    强烈向上动势强化宇宙中心意义

    方向性——神庙入口朝东,右旋仪式

  3. 曼陀罗图形

    印度教中——与中心方向相关的重要图形

    印度教文化中象征宇宙中心妙高山的平面化图形——向心性

    常见形制:9、64、81方格

    方形代表天,圆代表地,每个格代表一个神

    印度教庙宇的转折——基于曼陀罗

    强烈几何观——e.g婆罗浮屠

    柯里亚——斋普尔博物馆(原形的创作观,几何观—,平面形制——九宫格,入口移位彰显入口

3 墙体

多次凹凸转折——影响至今

目的:

  1. 客观上提供雕刻空间
  2. 主观上提供了印度教所有神灵的崇拜

雕刻装饰极端繁复,宗教题材

4 岩凿寺庙(Indian rock-cut architecture)

从山体中硬生生造出一个寺庙
思维好神奇,是由上至下,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路么

由农耕文明引发的生殖崇拜——多、繁、密

凯拉萨神庙(Kailasa temple)

五、建筑实例

  1. 谟亨约·达罗城(Mohenjo Daro,Pakistan, c.3000B.C. )pakistan
  2. 桑奇一号窣堵坡Great Stupa at Sanchi , c.270B.C. –c. 52B.C.)孔雀王朝时期
  3. 卡尔利支提窟(Chaitya Hall at Karli, c. 1st c B.C. )
  4. 印尼婆罗浮屠(Great Stupa, Indonesia, c.8~9thcA.D.)(受印度影响)
    Stupa按曼陀罗图形组合
  5. 柬埔寨吴哥窟(Temple of Angkor Wat, Cambogia, c.12thA.D.) (受印度影响)典型金刚宝座塔——秩序感,变化感

保存下来的几乎都是石构建筑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建史05 古印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