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二十二章笔记

图片来自网络

适者生存,不是适者本身质料的变化,而是质料之外的属性在变化。

从下位到上位的层层演变过程来看,代偿的驱动力,驱动着层层转化,和下位到上位不断配位的自发的倾向。

所谓“进化”或“发展”,在其修辞学后面的自然意蕴中实际上深藏着一个逐层递弱的内在趋势,这与“进化论“的固有概念大相径庭。书中指出,物态或者物种演化,是朝着存在力度越来越弱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生物随着不断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对自身的结构产生变异,这种变异,让自己能够在现在的环境中生存,但是却通过丧失或者减弱一些自身的功能结构,来完成自身的存在。书中还指出了,在大尺度的自然史上,生物种系的外在“生存能力”与其内在“生存效力”呈反比相关。然后“生存效力”与生存能力“却是两个不同概念。根据书中解释,“生存能力”应该对应的是生物的适应性改变,让生物本身能够获得更久。而“生存效力”应该是让自身除了生存下来之外,还要具备与外界不断抵抗的能力。而这个时候,就是在把自身的“属性”不断的发展,变易。

书中用一句话,解释了,代偿演化过程中,属性的无知演变,无知,我理解应该是不知道自己知道。这句话是:出于对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无知,既无知于存在效价的必然流失正需要代偿效价的相应强化来递补,由以支撑或实现趋于失存的存续。书中,对“进化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自然选择”做了这样的解释,认为,适者生存,其中,适者,是因为代偿增加,属性趋于递弱的,一种对物种的称呼或者是代名词。适应性越强的物种其实就是存在度越弱的物种,这种存在度,表现在不是自身能活下来,而是属性发生变化,虽然活下来,但是会很脆弱。

本章最后也是把“自然哲学”归类为“形而下”,因为不管怎样,哲学都是相对于代偿过程中的有限追问者,这句话,不仅让我想起,在读《看这是哲学》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后一代的哲学家,对上一代哲学家,要么是延续思想,要么是反驳思想,在没有别的了。延续思想会生成新的思想,反驳思想,也会生成新的思想。

所以,由此可见,即使是思想,也都是在遵循着“递弱代偿”之法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演通论》第二十二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