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你的童年是什么?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自己大概猜想了一下童年消逝的含义:在电子数字发展到今天这样发达之前,人们的童年大概是跳皮筋踢毽子你追我赶疯疯闹闹,游戏则是架起友谊的桥梁,而现在却被过度教育和虚拟世界所取代。

      显然我的理解过于浅显,童年并不只是指玩乐。

      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仅迷失了童年,还陷入了伪成人的泥沼,他们享用着时代为他们提供的新养料,却在不自觉中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道,他们懂的更多,懂的更早,但这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好事。

      作者从童年一词的起源和定义探寻了现代社会童年消逝的原因。

      第一篇介绍了童年的诞生。在口语时代,儿童和成人之间没有必要明确区分,因为不存在什么秘密,文化不需要提供训练就能被人理解。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原因。“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创作了成年”(这里是指大环境)为后面印刷术与新成人的诞生做了铺垫。印刷术诞生后,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童年的概念也就变成了社会必需。

    第二篇作者解释了童年的消逝。电子的速度并不是人类感官的延伸,而是完全脱离了人类的感官。印刷术创造童年,而电子使得童年消逝。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几乎都是透明的,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信息,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秘密了。这仿佛又回到了口语时代,但二者是有较大差别的:口语时代因为没什么需要被了解所以不存在秘密,而电子时代是所有想要都可以被了解因此才没有秘密可言。换言之,现在的状况是儿童成人化和成人儿童化。大量图片消费和碎片消费取代了系统阅读,而图片“知识”泛滥正是导致成人儿童化的原因之一。这是个可怕的概念,人生阶段乱了套,该知道的和不该知道的只取决于人们想不想知道。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小孩子越来越“早熟”,巨婴也越来越多,这不止是性格上的。无论多大年纪也仍旧可以称自己为“宝宝”也绝不只是调侃。

    人们改变世界的同时还改变了自己。研究人类社会学可能在某些方面比科学更难,因为人们主观上不愿意承认一些可能正确的结果。

    不管怎样,时代的发展是无法后退的,也并不是意味着这个社会从此就不好了。童年的消逝只是量变,况且方法总比困难多。

    找回童年也并非难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消逝》你的童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