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深度决定行动价值

最近在工作中经历两件小事,事后反思,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进步,体现在面对问题时不同的思考角度产生的行动价值。


第一件事

4月下旬,车间生产出现多批即时产品质量不合格现象。根据以往经验,产品存放一段时间大部分产品质量会自己恢复合格,因此,没有引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但此次情况较为特殊,存放后产品再延长存放时间情况下质量仍不合格。

此时,销售部接到更大订单,要求必须5月份生产批次产品,且交货期短。所以,必须保证5月份即时产品质量合格,才有可能按期完成订单。公司领导也因此召开动员会,要求相关人员打起精神,查找前期产品质量不合格原因,保证按时交货。

这时,如果车间工艺工程师按照“人、机、料、法、环”逐一查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而且对于他个人来讲,即是增加业绩的好时机,也是一个提高现场管理和认识工艺的机会。

但是,像以往一样,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不是先从生产现场环节查找偏差,而是习惯性的想到找项目负责人帮忙解决。

项目负责人深入现场,按照“人、机、料、法、环”查定,系原料质量问题导致即时产品不合格。原料提纯后,5月份产品全部合格,如期完成订单。

其实,在我们公司项目负责人与工艺工程师的差异,就体现在解决类似问题时,是认为这个问题是我的责任向前一步去解决,还是认为这个问题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后退一步等解决。这也最终决定当下及未来个人价值和价格的不同。


第二件事

是跨部门合作问题。QC作为产品质量检测部门,在项目负责人提出样品配样忽略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产品检测不合格时,QC主管在没有经过验证的前提下,直接回绝了项目负责人的意见。

顺理成章地,没有查证为什么中控会合格,给了报检产品质量判了“死刑”(因检测方法存在问题,即使是合格的产品,检测结果也会不合格)。

没办法,项目负责人只能自己验证。最终确定是配样溶剂含水致使产品变质,进而导致检测不合格。当验证数据摆在面前时,所有的理直气壮都没有意义了!

其实,这件事衍生出来的的问题是:以前生产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可能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不合格产品重处理时,会造成产品损失,也是经济损失。

这对QC主管来说是很打脸的一件事,但对项目负责人来说却成了业绩。真是“一念之差,结果不同”。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在自己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观点时,不要盲断!对于不确定的事,下结论时退一步,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余地;但在行动上要进一步,为自己争取荣誉和利益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的脖子后是在“嗖嗖地冒着凉气的”!上面两个实例都是从个人角度看别人的不足,但是我自己呢?是否迷于当局?是否在某些事情上也是在行动上“退了一步”?!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个认知象限。对于我来说,时刻提醒自己要清楚自己在哪个象限,如何通过深度思考提高认知高度进入下一个象限,让每一步行动都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深度决定行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