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以“两位数减一位数”为例学习笔记

      对于计算教学,教师要理解非基本算法和基本算法之间的促进关系,并在比较中发现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揭示不同算法背后的算理的本质。从而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有效的学习路径。本文将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内容为例。对如何开展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论述。

一。理解学习目标

教科书中明确要求:借助小棒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题。在退位减法中“退一当十”的关键是相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而这正是位置概念的内涵之一。位置概念中关于相邻数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是退位减法背后的算理。

(介绍课本中关于这一内容呈现的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对于计算方法的优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削枝强干,过分强调解题方法的多样化会干扰学生对基本算理的理解。可见在这节课需要理清哪些是“36—8”的基本方法。从教材的编排意图看,重点放在了“先合并再减”这一方法上,它既是后续学习“多位数减法”的基础,又是退位减法的基本算法,还是支撑算理理解的方式。

那么,“非基本算法”和“基本算法”之间的关系该如果处理呢?“连减法”“破十法”“先合并后减”这三种方法从局部看,加减的顺序不相同。但从整体上看,相同点都是把一捆解开,然后把被减数进行重组,且中间的计算过程都是“16—8”,可以说“殊途同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以“两位数减一位数”为例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