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非常喜欢《飘》这本书,喜欢郝思嘉。虽然她不是个完美的女人,简单、虚荣、任性、自我、迷糊……一箩筐的缺点,而且她在解决困境所采取的措施也有待商榷。
可是她身上的那种对命运的不屈,那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那种积极面对问题的勇气,即使在人物庞杂的《飘》里也难出几个男人与其比肩。
儿时读的书一定是会影响其一生的。一直觉得,因为读《飘》让我有了郝思嘉的土地情结。
好朋友以前总挪揄我,咋那么喜欢折腾房子,买啊卖啊,捣腾个没完,那么多装修经验攒下来,都可以当个装修包工头了。
在中国无法买卖土地,也只能捣腾房子了。说来有趣,我常可以从装修中,获得很多人生感悟。有时甚至认为,人生智慧是可以从装修心得中得来的。悟透了装修之道,也就悟得了人生之道。
我一直对住什么样的房子非常在意,即使曾陷非常拮据的困境中,好朋友劝“房子能住就可以了,省点钱别装修了”。
可是,我依然毫不犹豫倾囊而出,也要把40多平的小屋粉刷一新,然后一点点在家具城淘又便宜又好看的家具,把屋子弄得很温馨。
每次回忆当初,想起那小小的屋子,我总会忆起巴掌大的客厅里那绿黄格子的沙发床,那么明亮的颜色,就会觉得那段生活的“底色”并非是灰色的,而是暖暖的黄绿色。
一个人的屋子,是自己挡风避雨的“家”,即使它小而破,也要让它温暖。而一个人的心,更是自己的“家”。
家不在于原本有什么,因为曾经有的东西有一天或许会突然打碎而失去,而更应在意自己装进去什么。要懂得不停往里装自己喜欢的东西,把这个“家”充实得温暖温馨。
一直觉得,自己的心才是自己的“家”。一个人心若空了,是自己的失职。若空了,就把它填满,一点点装进去对人生有益的东西,放进去对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对工作的认真和各种小小的兴趣和情致。
心不充实,到哪里都没有“家”;若靠别人给自己“家”,永远都不会有不被任何人拿走的“家”。家,是靠自己建造的,更是靠自己“装修”的。
一个“华宅美屋”的装修成功,第一步该做什么?我觉得第一步是要找对自己喜欢的“风格”。
装修风格很多种,田园、简欧、地中海、现代、中式….等等。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真正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若你不是一个装修设计的专业人员,千万别玩什么“混搭风”。这就像你不是个服装设计大师,千万别同时把不同的风格穿在身上,即使是可可.香奈儿,她的风格一生也都是保持着某种“识别性”,可以一眼就知道那是她的“衣”。
这辈子抵触相亲,觉得这种直指婚姻的有目的见面,从一开头就是以“否定”和抵触的心态开始。所以,朋友们也几乎从没有揽过这样的差事。
可是很多年前曾被一位好心的大姐“骗”去相过一次亲。那真得算得上是栋豪宅,金色主调,挑高结构,装修本意原想处处透着中世纪的“城堡风”,可装修的结果却怎么看都感觉是21世纪的中国“土豪金”。
大姐问,“怎么样?”顾左右而言他,“这肯定不会是我的家。因为,我若从这屋里醒来,会弄不清楚自己在哪?”
一直觉得,人只有在自己风格的“屋”里活着,才会是快乐自在的,从而与周边环境产生良性的互相影响。
自我评估过自己,觉得自己是这样一种女人:有一半文艺女青年的气质,文艺得却又不够彻底,还有一半是生活的烟火气。所以,我从来不够入世,也从来不够出世,只能玩“半吊子”。
可是,我知道这就是我。在装修中,我得平衡好这两种“气质”,可以玩点小浪漫,可是若浪漫到影响生活的方便和舒适,就还得兼顾到生活。可太生活,毫无浪漫情愫,又会觉得现实到无趣。
所以,不喜欢“花里胡哨”的欧式,不适合“非黑即白”的现代,不适合“中规中矩”的中式,玩点小简欧、小田园还是可以接受的。
人怎样才能做到不悔?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
郝思嘉之所以无畏无惧,就是因为她一直懂得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坚持只做自己,所有的选择都是她本性使然。选择有时会错,可她错了也不懊悔,因为这是她想做的,是她本性想让她做的。
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很确凿地对自己说,“我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坚持自己的“风格”,知道放弃什么,坚持什么,商榷什么?然后,绝不后悔。这真得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世上的路并没有对错之分,对的路不好好走,或者机缘错位,有可能会变成错的路;错的路,认真去走,百折不挠,也有可能会变成对的。
这些年来,我做错过事,可我从没后悔过。因为,无论怎样走,都是一种经历,只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做选择。
有些选择,即使是任性的,即使后来看是大错特错,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可是我知道这是我的“风格”使然,若重头再来,我依旧会依心而为,所以没有什么后悔的。若真得错了,就在错的基础上弥补,尽力把它走对。
明白了自己的“风格”,装修其实就简单了。这时,可以开始考虑“色调”问题。
我从来都认为,“色调”是装修成败的关键。一个房子,如果有着和谐美好的色调,那么即使家具并不豪华,装饰画并不是名家之作,家里也并没有贵重器皿,可是,依旧会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家。
我曾“事后诸葛亮”,分析过我装修过的5套房子,吃惊得发现虽然房子大小差异、投入悬殊,但是色调却“大同小异”,都是以黄、白、蓝为主色调,只是3个主色调在不同时期装修的房子所占比例略有不同。
灯具装得也均是发出暖黄光的灯泡,我坚决不会在客厅和卧室用白惨惨的节能灯。一直觉得,在寒冷的冬夜,夜归的人远远望见自家小屋那暖暖的、散发出柔柔黄晕的灯光,那是一个“家”最美的感觉。
“主色调”宜简不宜繁。我不会让所住房子的主色调超过3种颜色。因为觉得装修房子与穿衣一个道理,若不是穿衣高手,全身颜色不应超过三色。主色调定下来后,窗帘、墙纸、家具等所有的装饰品均应在这三色系内,可以深浅不同,这样形成“错落有致”的“油画”效果。
我一直坚信颜色是有“语言”的,有些色彩具有“镇痛”效果。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反而更应该对自己的装扮格外在意,有意识地穿亮色的服装,风姿摇曳地出门。我有时甚至会干脆放下一切,在商场逛到逛啊,直逛到两腿“发软”,然后毫不犹豫大出血,换上一身全新行头。
原以为,这只是女人的小矫情。后来,无意看书看到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研究者将病房的墙面分别刷成橙色、绿色、紫色和白色,结果显示住橙色房间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对缓解病痛的药物最不具依赖性。结论是,橙色是宇宙的“治愈系”。
兴奋!原来,我一直在无意识中选择了“治愈系”的颜色。
一直觉得房子需要“治愈系”的颜色,这样即使碰到了再大的伤痛,回到家就回到了温暖中。在暖暖的灯光里,暖暖的色调里,暖暖的音乐里,让时光慢下来,心情放松下来。
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主色调”。“红橙黄绿青蓝紫”,在这么多色彩中也应该给自己选择一个“主色调”。在“黑色”的主色调里生活,心情怎么会好呢?在“红色”的主色调里,怎么可能平静下来呢?
就像装修房子一样,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主动”选择的必要性,而是碰上什么颜色,就选什么颜色;命运帮忙选了个颜色,也不知道去调整这个“颜色”。
总是会感慨,人一生真得太不容易,有时会平地起风波,有时会暗流在涌动,有时会头顶有悬剑,即使平静时,也难免鸡零狗碎。
我们无法决定在一路上碰到什么样的事情,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选择权真得很少,可是我们多少可以决定面对事情的心情,唯一还可选择的就是生活的“色调”,这多少可以自己调节吧!
给自己的“家”选择一个“治愈系”的颜色,给自己的心灵选择一个“治愈系”的颜色。关上“门”就把一切不愉快“关”在门外。然后,放松下来,调整自己,打开门,依旧可以妖娆而出。
现在,可以来谈谈“家具”
家具,应该是装修中最耗钱的环节,也应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环节。如若不是这样,那么你的装修理念一定不是我所赞同的。
我不太赞同耗费太多的银子在硬装上。中国山水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留白”。“留白”才有想象的空间,才有发挥的余地。
曾去参观过一“现代派”的中国画画展,画作仿效油画,采取“纪实性”的画法对中国画进行“改良”,可左看右看都失却了齐白石那区区几笔,却满纸意境。
装修也是同理,若花太多的银子在硬装上,吊个富丽堂皇的顶,门廊、走道、玄关……,角角落落都“鬼斧神刀”,那么家具往往如同落在繁花丛中,再有“味道”的家具也品不出味道。
硬装上少花些功夫,还可以最大限度将污染减低到最小。未来若想换个屋子,硬装是搬不走的,可家具却可以跟着走。
其实,若只想装修过程简单,那么把房子上上下下的墙面刷刷白,搬进一套有风格、有特色、有设计感的家具,这个家就已经“不赖”。装修其他环节上所做的努力,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当然,这也是“腰不直、囊不鼓”的我们才会自我安慰说的话。袋中只有这么多钱,花在此处就不能花在他处,而装修就是在烧钱。只有在装修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钱就是纸啊,我们能做到的是把有限的钱,花在“一战定输赢”上。
我们的一生,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从没有想到过,因为我们每天醒来就能看到太阳、蓝天,呼吸着空气,总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却很少有人想到人一生只有三万多天,过完就不会再有了。人到四十的我,算算也就只有一万多天了。
我曾经也一度认为自己可以一直活着,想着有的是时间,一切想做的事情未来都可以再去做,还会为各种琐碎的事情纠葛、烦恼和郁结,却未想在一年内三度进出医院,差点点一切都戛然而止,甚至连烦恼也差点戛然而止。
如今,每次从高架上下来,经过省立医院南区,就会不由自主望望我曾住过的那栋大楼。那年,躺在省立医院南区的病房里,夜很深了,自己却睡不着,看着窗外高架上依旧车来车往、人声鼎沸,而第二天就要进手术室的我,却不知道再出来时还在不在,或者是残了、瘫了、盲了。
术前,主刀医生叫上年迈的父母讲述我的病情,以及有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状况,父母必须在我的生死书上签字。病人一般不让跟着进去听,可我笑盈盈地坐在主刀医生的身边说,“您介绍吧。父母年龄大了,让我自己做主吧。”
那天,我知道了原来我们的时间并不多,即使这不多的时间,也有可能会突然失去。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爱情、不是名利,而是时间。
我们毫不犹豫地浪费我们的时间在不必要的人、不必要的事上,却不知道我们浪费的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像装修一样,我们终归要权衡金钱不多的我们,究竟该把我们不多的钱花在什么上面,才是最值得的。
时间就像“种子”,种下什么长出什么。你没有种下这颗“种子”,就不要奢望有收获。当然,种植有技巧,若种植不当,也别指望能有好收成。
有些家长怒斥孩子不上进,可若家长没有花时间陪伴孩子儿时阅读,咋能指望孩子这生把读书当成乐趣?
一些夫妻一张床上却形同陌路,我们是否也该检讨,多久没有在出门时拥抱过对方,多长时间没有用温暖的语言交流,是否花了时间陪伴对方一起进步成长?等等。
时间花在哪里?花在什么人身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是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任何人都不能置喙。术后,我做了很多的调整。可是最终却在深痛的思考后,想通了我忘了最重要的一块:自处。
一个人源源不竭的力量来自于哪里?很多人会认为来自于婚姻、来自于家庭、来自于朋友。女人,更是会很依赖外在圈子的情感支持。
而那之后,我发现一个人真正力量的源泉并非来自外在,而应该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独处是百无聊赖,还是充实平静,才真正决定了这个人能多幸福,是否将幸福感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有朋友说不想孤单,想结婚。我会劝,在自己一个人时也感到幸福时再结婚吧。因为,两个人总要比一个人更好,才会选择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如果相处不好,比一个人更孤单;一个人时若都不能让自己不感觉孤单,两个人往往更会孤单。
我开始匀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开始花时间去“看”自己的心,与“她”愉快相处并喜欢“她”,而不是花在自己都不知道为了啥的喧嚣热闹的人际来往上。也开始理解古人之语“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意义所在。
一段好的爱情、友谊,都应该如“水”,没有酒的醇烈,却富有营养。
絮叨完家具,应该再谈谈“装饰画”
一个美丽的房子,是需要装饰的,而能起到装饰作用的有装饰画、插花、灯饰、绿色植物、异国风情的装饰盘等等。
这些别具特色,透着浪漫情怀和个人情结的小物品,安置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和生活的各处空间里,给房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一所房子因此而赋予了“灵性”。
“灵性”,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需要的品性,与人的一生幸福有着莫大关联,却往往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人的灵性,来自于一种融在血液中的生活情怀,一种与金钱、功利无关的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好奇。
如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总是死磕着孩子的分数和名次,却往往忽视对孩子生活情怀的培养。我们儿时会收集火柴盒、收集邮票,这些小小的东西,现在早不知道被丢到哪里去了,可是那终于找到一张好不容易找到的票子所带来的喜悦,那些对美的热爱,却会融入我们的记忆中,温暖我们那时的岁月。
回头想想,如今很多与分数有关的东西我们已经淡忘,而情怀和情趣却留下来在雕刻、塑造和丰满着我们的生活。
可如今的孩子,我们培养了他们多少爱好,让这些爱好在我们无法陪伴他们的日子里,可以陪伴他们一生?他们是否拥有一种爱好,在生活最冷酷的严寒中,可以温暖他们的心灵?
多年前曾看过两本书,却再也忘不了这两本书上的两处小小的细节。
一本是陈丹燕写老上海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四小姐郭婉莹的《上海的金枝玉叶》。
这位曾经锦衣玉食、美丽绝伦的女子,所有的荣华富贵突然一夜间随风而逝,从宽敞的、有鲜花的别墅被流放到崇明农场,每天除了要下田干农活,还要负责把装满粪便的木头马桶倒掉,再冲刷清洗好搬回去。
在文革中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可是,在那没有电烤炉的岁月里,她自己动手用铝锅在煤炉上烘烤出卢森堡风味的蛋糕,在圣诞节时会偷偷地在家穿上美丽的旧衣庆祝。
或许正是对生活不泯的热爱,即使经历30年的磨难,却依旧让她在80岁高龄优雅无比,让走在她身边的年轻女子“觉得自己是个粗糙的男人”。
另一本是章诒和写康有为的女儿和外孙女康同璧母女的《最后的贵族》。
章诒和见到康同璧母女时,已在文革中,她们母女俩人已经缺乏足够的生活来源,不能再喝牛奶、吃面包。可是,她们家的早餐却有行行色色好吃的豆腐乳,广东腐乳,绍兴腐乳,玫瑰腐乳,虾子腐乳……用六个漂亮的外国巧克力铁盒装着,每一种放在一个铁盒中绝不会搞混,买的时候也一定让售货员多要些腐乳汁。
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解释,“用豆腐乳的汤汁抹馒头,最好。这也就是我非要用巧克力盒子装它们的道理。”
章诒和在《最后的贵族》中写到,她一下子全懂了,正是因为尽其可能地保留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才让康家的简单早餐那么好吃!她也顿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虽‘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
对于孩子,我们是否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情怀,我们自己是否也拥有一份生活的情趣和情怀?
其实,正是这些情趣和情怀,可以让我们在流泪时,突然抬起头来看到蓝天,依旧发出感慨,“噢,天真蓝!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在看到一幅画或者听到一首美好的乐曲时心旌摇曳,而突然忘了自己这个时候其实应该泪流满面才对。
这种热爱,可以让我们在困顿和黑暗的时刻,依旧可以看到生活中的亮色,而像郭婉莹告诉自己,“要是生活真得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在你没有经历的时候,会把事情想得很可怕,可是你经历了,就会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然后你就知道,一个人是可以非常坚强的,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红楼梦》中曹雪芹说,“女人未出嫁之前是宝珠,出嫁之后是死珠子,老了就成鱼眼睛了。”常常觉得,女人之所以会在岁月的消磨中变化这么大,往往是情怀失却了。
年轻时,很爱读书,很爱听音乐,很爱电影,很爱锻炼,很爱自己苗条的身材,会兴致勃勃的向往旅游,爱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可是最后觉得工作重要、老公重要、孩子重要,这些情怀的东西不重要,而让这些东西在自己的生活中没了踪影,却不知恰恰是这些东西是自己每日的“化妆品”,让自己依旧美好的化妆品,可以抵御岁月腐蚀的“化妆品”。
一个对自己不爱的人,男人怎么会爱你?一个不爱生活的人,生活怎么会爱你呢?如同装修房子一样,我们也需要把这些小小的装饰品放在我们的生活、放在我们的日子的每一处角落,因为这些是可以温暖我们岁月的东西。
郭婉莹最终以92岁高龄辞世,陈丹燕去看望临终前的郭婉莹,她是带着一束玫瑰花去的。陈丹燕这样写道,“我真的庆幸自己那天带了花去看戴西,于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了她被细小的美丽的事物牵起的笑容。此刻,我想起从前在华沙旧城的一个教堂门口买的戒指,那是一朵用银子做成的玫瑰花,盛开着。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的开放,也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让它凋零。”
一个房子装修好了,看似简单,实际上要顶着烈阳一趟趟跑建材市场,不辞劳苦一个个小物件搬回家。房子装修好后,人也会瘦一圈,黑一圈。然后,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再也不装房子了!”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没有比认真装修好自己每日住的房子更重要的事情了。我们一天24小时,在我们装修的房子里醒来,在我们装修的房子里睡下,人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我们装修的房子里。只要有一套温暖的房子,外面无论是雷雨大作,还是大雪纷飞,我们就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对待此生,我们也需要用“装修”的精神,为自己的生活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我们往往与环境互为因果。我们可以与环境彼此交换好信息,从而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正能量“爆棚”;也可以与环境彼此传输坏信息,从而导致自己满是负能量,摆脱不了生活的痛苦和焦灼。
人这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与人的智商、能力、机遇有关。可是,人的幸福却并非与这些有直接的关联,而是与这个人有着怎样的“温度”,而她的“温度”能为自己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有关。
前些日子,我与女儿恬恬一起去吃早茶。店里人很多,服务员忙得团团转。吃到中途,恬恬突然喊来服务员,她指着盘子说,“阿姨,天,这里有只虫子。”
服务员一脸紧张,表情立刻变得严阵以待。恬恬笑,“没关系,吃不死人,换一盘上来吧。”服务员的表情立刻松弛了,换上来的套餐是店里最贵的,服务员还不时来问她是否要再续加咖啡。我们走时,服务员微笑着把我们送到门口。
那刻,我欣慰得不行。
我们一生会碰到很多事情,面对很多难题,我们可以以硬碰硬,也可以用柔软去化解坚硬。以硬碰硬,虽然由心而发,“拔刀出鞘”伤着别人,可自己也不见得就舒服。用柔软的方法,或许要动些脑筋,或许会费点事情,可是一点点心力,却能让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给别人温暖,自己也温暖。
一个内心有“暖炉”的人,不会觉得伤害他人是件快乐的事,一定会寻找到一个对自己也好,对他人也好的温情方法去解决问题。
别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生活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对他们瞪眼,他们也会对我们瞪眼。我们对他们微笑,他们往往也会微笑。
你若是个脸上没有笑容的人,一个寒冷、自我到没有温度的人,别人会自觉避之。可是,若你是个暖暖的“壁炉”,那么别人会愿意主动靠近,这无论是对亲情、爱情、友情,道理都是一样的。
就像捯饬我们的花园,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花园里,每天都花点力气去种点美好的东西,一点点种下玫瑰、薰衣草、松柏、果树,铺上草坪,墙边上种上满墙的蔷薇花。短时间或许看不到成果,可是放在漫长的一生中,有一天一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
萧红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她的不幸,归根结底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吗?
那个时代,女人很多,有林徽因、丁玲、冰心,她们也同为女人。作为一个才女, 萧红有着她的笔,比很多一无所有、无力在那个社会立足的女人有力量得多,她有自己对抗那个社会生存下来的“武器”,可是她却只是把自己所有存活下来的希望,拴在一个个男人的身上,一次又一次挺着大肚子把自己“转移”到另一个男人的裤腰带上。
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说,“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选择怎么爱怎么活,这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可她的不幸,恰恰是她不懂得选择怎么爱、怎么活。如此,任何时代,都不是她的黄金时代,在任何一个时代她往往都容易成为悲剧。
可是,与萧红相反,《飘》中的郝思嘉却是另外一种女人,她从不落泪、勇往无前。
虽然战争夺走了郝思嘉的一切,曾经的庄园变成了满目苍夷的废墟,她却挺起腰板担起老老小小一大家人的“家长”责任。
她敢对抢劫的北佬开枪,从未做过农活的她会亲手干最辛苦的活。为了解决问题,出门没有像样衣服可穿的她会扯掉窗帘做衣服。她会想出一切办法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战胜问题。
《飘》的结尾没有写郝思嘉最终的命运。她有没有挽回爱人的心?她有没有重振自己的家族?书中没有说结果。
可是我们却都能坚信,这样的一个女人,除非她死了,否则她一定会有自己的“黄金时代”。因为,在她的心中始终都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