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掌控自己,便别无选择。如果连掌控自己的权利都放弃,还有未来吗?
引言
复利效应这个话题,是让人看到希望的一束光。不管你现在是在你朝往梦想的哪个阶段,重视复利效应,或许梦想在某一天就不不期而至。
F是我们要的最终值,P是我们现在值,n是重复次数(持续时间)。那么在人生时间基本公平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达到F,这个预期值。
i 这是我们应该集中我们“注意力”的地方。当 i =0.5 时,假设现在P=1,那么一年之后
结果是多少?1.87*10的64次方。
也许你不相信,其实也挺难让人相信这个数字,毕竟几乎没有人能按每天0.5倍的成长。况且我们还没有一个能定量的标准。
但是至少我们知道,坚持每天的进步最终是必定有一个不凡的结果。
我们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增长?显然保持学习和读书的习惯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
一.前人所走的路
1.曾国藩
在我的印象里曾国藩最霸气的话便是“无一日不读书”,这是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最好的体现。对于曾国藩,可以说是古代名人圣贤里面可以让我们这些普通大众可以学习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因为他可以说也是资质平庸,但他的成功便就在“勤”、“恒”二字。
2.查理-芒格
这位更不用,据说被称为“移动的图书馆”。芒格是一位绝对不会浪费自己时间人,他身上随时会携带一本书,有闲暇的时间,便会用来读书。在他的《穷查理宝典》中也可以看出这位大师的读书习惯是多么可怕。同时,他与沃伦-巴菲特的投资习惯也比较好的体现了复利效应,巴菲特在他50岁之前积累了3亿本金,而在30年后变成了600亿,在资金上也启示我们最初的本金并不那么重要,而开始的时机与增长的持续性,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很多,我们所知所不知的“成功”人士,都在注重读书与复利。
二.自问为什么
也许,你对现在的生活、工作、人生……并不满意,你想要更好的,但是更好的什么?也许你有答案,也许你只知道要最好的,可是最好的什么?你却不知道。
你是否曾望着远方,想看透自己,可是却总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有没有想过原因。或许我们的认知,并不足以打破阻碍我们思想的“迷雾”。
那么读书,不能直接带来财富,不能直接带来成功,但却能提升我们的认知,重塑我们的思想。
你也许曾经买过一些书,看完了或没看完,看懂了或没看懂,思考了或没思考,又或许坚持每天读书了,或许并没有。
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知识越来越多,获取的成本也越来越小,但同时对我们有诱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阻挡我们成长的东西也越来也多。有没有拿起一本书想在午后阳光下阅读,但却总有消息打扰,有没有想拿出 kindle(或打开读书APP),却被微信朋友圈吸引了注意力。
在这个互联的时代,原来应该“消失”的人,却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展示他们的生活。这个时代放大物欲的同时也放大了恐惧、焦虑。
诱惑太多,而我们的注意控制力不够,便是我们养成不了,每天阅读、学习的根本。
就像李笑来在得到专栏里所讲“注意力>时间>金钱”,把控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放在一切可以有积累效应的技能上,给予充分的学习、思考和磨练。把注意放在自己的真爱上,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能对自己人生做的最基本的承诺。
如何开始阅读?如何阅读?
主动阅读,带着目的,为了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了求得理解而读。你也许并不完全理解这本书,你知道这本书要讲的东西超出了你的了解,该怎么办?请教别人,请他解释某些不懂之处(“别人”可指别人、另一本书、导读、科教书……),或者决定不去读它,不管是何种情况,你都不算是真正的阅读。
不要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清晰地理解为止;凭着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体会,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
阅读的两种意义,一是:我们阅读能融会贯通,此类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加我们的理解力;二是:一个人试着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其水平高于阅读者,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能增进读者的理解力。
简单地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水平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能认知阅读艺术的人
总结
阅读是为了提高 i 的值,让后期的增速更高;阅读是为了刷新认知,让以后少走弯路;阅读是为了平静内心,让生活不再是烦恼。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自己!!!
欢迎关注公众号 远读会 。在这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