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禅宗那些事《一》

  禅宗的故事颇为传奇,佛教的释迦摩尼就更有传奇色彩。

  释迦摩尼在现在来说就是个大教授,据说,释迦摩尼说法说到精彩时,天上会忽然飘下来鲜花,顿时芳香四溢,宛若花海,因此叫做天女散花。

  说到动容时,旁边的石头也会一个劲的点头,这就叫做“顽石点头。”忽然有一天,佛祖释迦摩尼上课时,突然拿着一片鲜花对着弟子却不言语,这就是著名的拈花示众,这时候,正当弟子们都不明白什么意思,有一个叫做摩诃迦叶的弟子突然对着佛祖会心一笑。这个笑就是禅宗的由来,奇怪,你我相视一笑就能悟道吗?

  正是,因为接下来佛祖说了,我有不二法门不需要语言表达,便可悟道,在这一笑当中我已经传给摩诃迦叶了,最好的佛法就是这个,所以这就是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由来;

  只不过这个故事多半杜撰出来的,根本靠不住。

  不仅如此,就连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身份也相当的可疑,据说此人来到中国在广东登陆,接着一路北上见到了当时佛教最大的赞助商梁武帝,梁武帝见面就问:“法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看我有何功德?”

达摩眉头一皱:“你没有功德!”的确,学佛就是不求回报,要回报岂非背道而驰?所以两人无异于鸡同鸭讲,那就只好不欢而散。

  梁武帝继续种着他的福田,达摩则拂袖而去,来到长江边,随手摘了一片叶子,跳上去就渡过了长江,这叫一苇渡江。来到今天的河南少林寺,在山上随便找了个地方,什么都不做,光是对着墙壁发呆,一坐就是九年。

  呵呵,面壁九年就能成佛!因此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不用念经,不用敲木鱼,甚至什么都不用做,这样也可以?

  不管是不是,总之禅宗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初现端倪,当时有一个僧人叫做慧可来找达摩,据说不仅在雪地站了一夜还砍断了一只手,于是达摩问,你为何如此?慧可答:我的心不安!达摩道:“我已经给你安上了。”慧可豁然开朗。

  这可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三言两语之间就能顿悟了?也有可能,毕竟禅宗一贯主张: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叫“即心即佛”。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佛,就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发现自我,找回自我。 然而前提,却是破除自我。因为要觉悟就得破执,首先要破的恰恰是“我执”。我,是一个人最容易执著也最难以破除的。正是“我”蒙蔽了佛性,破我执才能见真佛。兴善惟宽说你有“我”所以看不见道,原因就在这里。

但问题是,既然“我心即佛,佛在我心”,那又怎么能不承认“我”?任何人类心灵,都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无我则无心,无心则无佛。何况“我”都没了,成佛做甚?大约也只能“忘我存佛”。

  所以其实这并不容易,没准就会弄巧成拙,比如法号玄机的唐代某比丘尼。她去挑战雪峰禅师时,雪峰曾问:你这个“玄机”一天织多少布?她的回答竟是“寸丝不挂”。然而走出山门才三五步,自以为雷翻雪峰的玄机就被突然叫住。雪峰说:玄机师太,袈裟拖在地上了。”玄机马上回头看。于是雪峰说,“呵呵,好一个“寸丝不挂”!

  破执,忘我,岂非很难?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能涉及到禅,禅宗是想告诉我们,即使就是洗碗都有可能悟得佛家智慧。所谓的禅其实也类似于中国的道、气,更确切的说,那是一种思维方式,最高境界是智慧。

这有什么区别吗?有,智慧和知识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却只能启迪,比如你去问禅师什么是月亮,禅师并不会回答你的问题,而是伸出手来指着天,实际上的意思是你看到的那就是月亮,即使那里可能没有月亮,但你心里有,就是有,你心里没有,那就是没有。那到底有没有呢?那这个问题就需要谈谈禅宗为何而产生?

——参考书目:南怀谨《禅宗与道家》

                    易中天《禅宗兴起》

                    张中行《禅外说禅》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戏说禅宗那些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