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负翁:WeWork及其创始人的极速崛起与陨落

在微信读书上白嫖了大半年,被一本书勾引的心里痒痒,终究还是破身付费。

拿走我第一次的是这本《亿万负翁:WeWork及其创始人的极速崛起与陨落》。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公司也一样。那些成功的公司,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但是失败公司的坑,总还是要好好研究,努力避开,不要跌倒在同一条河流里。

第一感觉是亚当·诺伊曼和Theranos的Holmes很像,极度的自信,创业的初心,商业世界的规则技巧,强大的心理素质,营造文化氛围的能力,稳定的情绪,喜欢夸夸其谈,或者说,是位鼓舞人心的领导者。大家将他的光环比作“现实扭曲力场”,为了未来的事业发展和财富承诺推动员工超越极限。不过画饼,或者说愿景本来就是成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部分米帝企业家自传或者成功学笔记,第一要务就是要think big。无论是老韦尔奇,贝光头,纳德拉还是鞋狗的菲尔奈特,都是喜欢说自己是用 dream big,用vision来激励自己的员工,而大家也都吃这一套。一位苹果员工就曾这么形容史蒂夫·乔布斯:“他能够让所有在力场范围内的人们相信,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就是他们要实现的目标。

WeWork创始人亚当,凭着草创时期的满腔热情、敢于做梦的决心与胆试,在短时间内成功打造出空前绝后的共享办公空间品牌「WeWork」并跃升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巨头之一。然而靠着信念构筑的梦想,却也因几近疯狂的经营模式让公司转瞬间资产耗尽,创办者亚当不但被迫卸下CEO职位,WeWork只能流血上市。在不到十年内,WeWork从一个共享办公空间发展成为一个470亿美元的全球品牌。然后又在短短的一年之内,损失了400亿美元。

现在看来,WeWork做的只是二房东生意,但在其如日中天的时候,通过把公司绑定在廉价资本的水龙头上,甘冒巨大风险,所谓全新的赚钱模式,其实只需依靠雄心,牛皮与技术——无需说清哪种技术——就能横扫一个传统老旧的行业。漫天牛皮吹出去,海量资本收进来。WeWork和Theranos两家公司都依赖于富有魅力的创始人,其真正的业务不是2B,不是2C,而是2VC,通过给投资者画饼,耗费大量资金或连珠炮式的快速融资来提高企业估值。就像亚达自己说的:“私募市场的本质是,如果前面9个聪明的投资者表示不感兴趣,只需要有1个相对愚蠢的投资者,我们的估值就可以突然达到160亿美元。”而投资者因为担心错过下一个FAAMG,直接将盈利问题推后到未来,也不去测试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实际可行,而是一边疯狂烧钱,一边高速发展的企业,希望通过烧钱催熟市场、在培养了用户消费习惯,推动市场完成洗牌之后,以更多的用户,抢占更多的市场。所以,WeWork的兴衰实在是一个现代的商业故事,满嘴跑火车的创始人、荒谬的估值、谈判的心理战术、迅速的崛起和戏剧性的失败。

而这种博傻游戏,随着孙正义的到来,达到了高潮。在软银到来之前,WeWork高管一度也曾精打细算,谈论如何寻找更为平衡的增长轨迹,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大概率是会上市,圈钱,再发展。但是愿景基金巨额注资扭曲了WeWork的发展轨迹,直接让他脱离了地心引力而直线上窜。Mr. Ten Times几乎没有在WeWork待过,只通过亚当的简单介绍和几页PPT,就认为自己最了解WeWork,于是一家纽约房产租赁公司,兼营一所小学,通过一个渴望进行更多投资的日本商人得到了沙特石油的大笔资金,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私有公司之一,成就了史上最大的泡沫

过去十来年,我们看过众多的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比如拼多多,比如共享单车,比如瑞幸。在资本介入之前滴滴快的的市场推广缓慢,当资本进入后迅猛发展,通过斥巨资给与司机与用户补贴,一年内烧掉几十亿,短期内便获得了规模性发展。若没有“烧钱”,想必现在还不知道活着还是挂了吧,烧钱走捷径,好比一个原本需要三五年才能做大的事一年就达到目标了,这就是资本的力量。我们也很难讲这种烧钱模式就是错的。

但是潮水在WeWork成功上岸之前提前退去了。当市场上的“easy money"减少以后,一切回归本质,我们也就知道谁在裸泳。就像很多年前在USYD上financial时,第一课就是问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是利润!

不是老板的雄心壮志,远大前程,不是员工福利社会责任,是利润。做生意必须要有意义。如果生意最终无法盈利,那么这个生意就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融了N轮资的WeWork却是无法盈利。因为WeWork的本质就是二房东,租过去,装修一下,接着再转租出去。不计成本的扩张,漫天撒网的投资,但核心业务的收益却很有限,为了不断融资,撒下弥天大谎,对外宣称:“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技术多样性。”

Absurd!

在某些国家,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在某些资本市场,如果不能盈利,就调整盈利的定义!

既然EBDIT不能是正的,我们就创造一个正的指标,Uber的版本叫作“核心平台贡献利润率”,而Wework的版本叫“社区调整息税前利润”,通过这项将设计、营销和管理费用等统统刨除以更乐观态度呈现财务状况的指标,神奇的将9.33亿美元亏损变成了2.33亿美元盈利。《金融时报》称“社区调整息税前利润”可能是这一代人最为臭名昭著的金融指标。

但是You can fool part of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 but you cannot fool all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是骗子总会露出马脚,墙倒众人推,资本抛弃你时,更是连句再见都没有!多年来一直被摩根大通、软银和WeWork的其他投资者一直扶持和鼓励亚当,遇到经济downturn的时候,终归还是被赶出了自己的公司,不过比起Theranos的Elizabeth Holmes,他不但免除了牢狱之灾,甚至还是拿着大笔的遣散费,算是运气很不错了。

那么有什么经验教训呢?

首先当然是不要再妄图通过烧钱补贴扩大市场规模。老生常谈一点就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能力、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盈利第一、规模第二,就像已经跑路的潘老板说的,烧钱的生意就像从院子里捡了一束花回来,没有根,插到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就会蔫。

其次就要避免nepotism。WeWork已雇用多位诺依曼亲戚,其妻子丽贝卡是一个委员会的三名成员之一,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在未来十年内,如果诺依曼死亡或永久残疾的话,取代诺依曼;WeWork不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亚当及其他高管租其名下资产,并在重组时,为买下“We”商标而向自己的诺伊曼支付590万美元。

不过最关键的,应该是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吧。说实话,全书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孙正义。软银投资阿里,押宝马云是非常果断的。2000年,软银投资的2000万美元,获得了阿里巴巴34.4%的股份。14年之后,当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孙正义的软银所持有的股份市值达到580亿美元。其他成功的投资还包括雅虎,盛大等,一系列的成功让孙正义站上了“投资之神”的高位。

但是成也投资,败也投资,尤其是愿景基金成立后,孙正义投了很多估值超10亿的独角兽,但很多时候,在投资人看来,孙正义非常个人主义,拒绝听取他人,包括投资人和投资委员会的意见,在把大批独角兽揽至麾下同时,投资也变成了投机。据高盛的投资人透露,当他们想拿7000万美元左右商量投资项目的时候,孙正义会拍出10亿美元以上,直接把投资对手吓跑。矛盾集中爆发在2019年,上半年在Uber上栽了跟头,下半年WeWork又给了一拳重击。孙正义也在软银财报发布会上低头:“我在投资的判断上出了问题,目前正在深刻地反省自己。”并在接受《日经商务周刊》采访时,称对自己的投资成绩感到“羞愧和紧张”。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除非靠运气。 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又会靠实力亏掉。 这是一种必然。 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化。 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 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韭菜如此,所谓大佬,其实也如此!

So, stay hungry, stay young, stay foolish, stay curious, and above all, stay humble!

你可能感兴趣的:(亿万负翁:WeWork及其创始人的极速崛起与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