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妈妈患焦虑症,35岁女儿的做法让人泪目

作者 | 郑玉婷 幸福双翼学员


我讨厌妈妈,却又离不开她


回想我的童年,父母有时会吵架,我很不喜欢冲突,会去劝架。


如果劝不动,小时候的我会哭泣,长大一点点的我,会发脾气,语言也会变得激烈。


爸爸很有趣,对我很宽松,也有智慧,说话幽默,对我有很多鼓励,都能激发我每一次害怕的尝试,并克服它,变得不害怕到变得得心应手。


我为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每次家长会我都是希望爸爸去。


在我的眼里,妈妈说话大嗓门,比较冲,很容易激怒别人,她总是用挑剔的语气去说周围的人,不爱做家务,也做得不好。


她不觉得是自己做不好,而是觉得家人都在欺负她、挑剔她。


我小时候不喜欢妈妈,也不希望她去参加家长会。


在家庭里,我很自觉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想让大人对我指指点点,唠唠叨叨。


在父母心中,我是一个乖乖女,是一个各方面能力都很能干的女儿。


对于妈妈,我有厌恶和逃避的情绪。



自从结婚有孩子之后,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需要妈妈来帮我带孩子。


妈妈身体不好,我又请舅妈来帮我带了3年孩子,我老公在我结婚那一年有了工作的变动,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家。


这种生活的改变,对我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刚开始她的厨艺真的很糟糕,而且,她很讨厌做家务和细致的事情的,她非常粗线条,从小她就逃避这些事情。


她睡眠不好,我小孩又不好带,长期睡不好觉她身体更加不好。

再加上她跟我舅妈长期相处,我舅妈的很多行为她看不惯,她就容易生气,经常引起冲突,她们会吵架。

 

我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她们两都会跟我抱怨对方,也很喜欢唠叨和管我的事情。


但是,我不得不请舅妈帮忙。


我妈尝试过一个人帮我带了半个月孩子,她身体吃不消,有舅妈在,至少在我上班的时候,能够帮我妈分担一下。


我下班回来,孩子都归我带,我想跟孩子多接触,孩子已经缺了很多爸爸的爱,不能再缺妈妈的爱。


孩子归我带,我妈也看不惯,认为既然请了人,晚上也让她带,不然钱白花了。


她心疼我的钱,心疼我工作很辛苦,她跟我理论,让我不要自己带孩子睡觉,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就这样,我在工作忙碌、家事繁多的情况下,熬过了3年。


2妈妈被诊断为“中度焦虑”


帮我带孩子的第二年,是最糟糕的一年。


我妈身体越来越不好,冠心病发作,再加上长期的情绪积累,被诊断为“中度焦虑”。


她说,她一看到我就生气。


她吃过几个月的心理科用药,可是作用并不大,只是抑制住了她的神经系统,她变得呆滞和反应迟钝,但情绪状态并没有好转。


吃冠心病药物的几个月,引起她乏力、皮下出血和尿血的反应。


后来,我意识到我不能跟她对抗,我本身就是中医,决定给她进行中医治疗。


后来,妈妈身体有好转,我让她回老家休养了半年。


虽然她身体好了些,可是我妈的心理问题还是很严重,回到老家,她跟我奶奶总是有很多冲突。


学习之后,我才理解妈妈的状态。


妈妈跟奶奶是有一个长达30多年的心结和情绪,一直积累在那里。


只要一谈到奶奶,我妈情绪就特别激动。


她的记忆里,都是不好的事情,她也把很多负向的情绪发泄到我们身上。


这样的模式,让我的情绪很容易波动,对我的孩子也非常不好。


我开始自己学习心理学,开始学习家庭教育,我想改变这种僵局。



我想着,只有我有能力帮助妈妈改变这种状态,她才会好起来;她好了,我们家才会好。


我开始跟她减少冲突,我慢慢察觉自己,不去挑剔她,不去改变她。


我努力改变自己,从忍耐,到接纳,到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渐渐地,我妈身上开始发生很多好的变化。


身体方面,她的冠心病稳定了很多,已经可以不用药物控制。


我给她请了私人教练,坚持了4年的健身。


她开始不愿意锻炼,觉得花钱也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尝到了锻炼对她身体的好处。


她的身体更加轻松,睡眠比以前好多了。


很久没见过她的人,再看到她,都会说她变化太大了,精神好了,身形好了,变年轻了,表情丰富了。


心理方面,虽然说到奶奶她还是很激动,但是她对其他事情的兴趣多了,所以就不会再对奶奶的事情耿耿于怀。


她的心情好了,厨艺提高很多,家务能力也提升很多。


以前她是应付着、很不情愿去做,现在她会安排好时间享受地去做,也会主动学习。


她享受着当下的生活,跟当初忍耐着生活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原来,当一个人享受生活,享受当下,哪怕还是同样的事情,她就会截然不同的状态去做的。


这种状态下,妈妈的焦虑状态,明显好转,她活得越来越开心,而我,也跟着更有力量面对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



3  再不改变,孩子就要毁了


学习之前,我感觉自己是被生活推动着成长的,没有人告诉我要怎么做。


虽然在我的努力下,也有进步和改善,但很多时候我还是处于压抑忍耐的状态。


这些累积的情绪,某个时刻被触碰,就会突然爆发。


爆发的时候,我要么躲在角落里自己哭,要么被老公一些行为触碰后跟他吵架。


我对老公不能经常在家,跟我一起分担,感觉非常委屈和抱怨。


我知道老公工作真的很忙,但我还是希望他能有一些时间是能回归家庭的。


冲突过后,我们都觉得自己在努力为这个家付出,却不被看见。


学习之后,我知道如何觉察自己,平静情绪后再找机会跟老公沟通。


虽然老公工作很忙,但是,只要他在家,跟孩子沟通玩耍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很享受也很喜欢。


家里重要的事情安排,提前告诉他,他也是尽量地把工作放下来,按照我的安排去做。


因此,在他心底,他没有把家庭和我排斥在外,我们之间是有联结的。


当我卸下焦虑和紧张,看到老公已经付出和做到的地方,我更愿意包容他了,跟他的沟通不再那么冲动了。


我也跟他分享我学习的家庭教育内容,他很认同。


随着我的改变,夫妻关系更加亲密了,随之而来的,孩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孩子安全感不足,很敏感,我知道,这跟她从小成长的经历有关,跟身边照顾她的人的状态有关。


我作为一个忙碌的职场女性,回到家,孩子的陪伴照顾、教育引导,几乎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


妈妈除了在生活上帮我,其他帮不了太多。


我曾经很焦虑,怕自己精力不够,怕孩子缺少父爱而身心发展不健康。


孩子无理取闹的时候,我感觉特别无助,特别是筋疲力尽的时候,那种无助感扑面而来。


我感觉需要一个人依靠,但是现实不允许,我只能一个人忍着。


更让我无助的是,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我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我是要严厉管教孩子?还是放任不管?


受自己成长经历的影响,我习惯带着焦虑严厉管教孩子。


可是,我发现,我越严厉,孩子越胆小害怕,很容易情绪化。



今年7月初,孩子不小心吃了荧光棒呕吐,妈妈给我电话后,我立马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回家,想带他去急诊看看。


可孩子一听到我妈给我打电话,哭得很伤心,抓着床沿不肯放手。


也许,是害怕我,也许,是害怕打针,而不是吃了荧光棒本身这件事。


我回到家,跟她僵持了大概有半小时,她就是不愿去看医生,我生平第一次打她屁股。


那一次,我既烦躁又生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事后平静下来,我感觉下手太重了,我问她:“你为什么吃荧光棒啊?我不是告诉过你这个有毒不可以吃吗?”


她说,只是牙齿痒,咬着咬着就咬破了。


我不稳定的情绪,让孩子形成很矛盾的状态,既怕我,又依赖我。

 

每次看到孩子面对新事物,新的环境,总是怯懦不敢往前,我经历一次次焦虑、催促和失望之后,一切越来越糟糕。


吃荧光棒事件之后,我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了,否则孩子就要被我毁了。


4教育,从联结开始


开始学习家庭教育的这两个月里,我发现,原来教育的根本,首先是清晰方向和目标,然后才是具体的方法技巧。


我知道,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孩子终身幸福的能力,需要我们从亲情联结、人格成长和知识增长三个维度来按照次序、循序渐进地给到孩子引导。

 

其中,亲情联结是第一位的,有了良好的联结和关系,其他的都好说。


之前我学习过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但学了不知道怎么用,而幸福双翼的内容,学了就能用,内容深入浅出、实践性强,还很有趣,让我在陪伴孩子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我原来是每周五休息,后来我调整为每周六休息,也尽可能减少加班,下班后把时间都给孩子。


我给她做饭,陪她玩游戏,融入她的内心世界,有意识地感受她的感受,也感受自己的感受。


当我带着觉察加深跟女儿的联结,我的焦虑少了很多,内心顺畅很多。


更加精准地去体会她,体会我自己。


一开始,我很笨拙的肯定孩子的感受,践行多了之后,我可以信手拈来地肯定孩子的点点滴滴。


这种带着肯定的沟通,效果很好,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孩子在上跆拳道课,老师比较严厉,她很害怕,不想去。


我先从肯定孩子开始入手:“宝贝,你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协调性也非常好,妈妈很欣赏。”


孩子的表情放松多了,我结合疫情期间学习的健康知识,提议:“锻炼身体能够增强抵抗力,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哦!”


我也给她看她同学们的跆拳道视频,告诉她,我会陪着她,直到她觉得自己准备好。


每一次上完课,我及时肯定她上课认真,动作做得很到位,就这样,我陪着她上了三次课,她一次比一次喜欢。


经过一个月的肯定践行,孩子的睡前焦虑减少了,睡眠越来越平稳,情绪也越来越稳定,跟我的协作配合,越来越顺畅默契了。


她开始跟我表达她内心的开心与不开心,也表达对我的爱。


当孩子内心感受到爱的滋养足够了,她对我的话,更愿意听进去了。


有时候,孩子做不到,我给出一些建议,她都比较愿意接受。


对于新的事物,她不再畏惧退缩,敢于尝试,并且享受到尝试的快乐了。


更让我开心的是,孩子不再经常做噩梦了,这意味着,孩子内心的安全感越来越强了。


以前,我总担心爸爸陪伴太少,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创伤,现在,我会思考:我能做些什么,让事情变得更好呢?


奥巴马的案例给了我启发。


我加强跟孩子亲情联结的同时,也有意识地跟孩子多聊爸爸的事情,尽量创造机会,让她跟爸爸有联结的机会,也经常告诉她爸爸对她的爱。



我发现,幸福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离不开两个词:联结和流动。


当妈妈从焦虑变成享受当下,我才有更多力量来处理眼前的挑战;当我跟老公做好联结,跟孩子做好联结,孩子才有勇气尝试,才有自信走出去。


如果没有觉察和改变,不幸就会代代相传,上一代的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状态。


但,我作为承接上一代、引领下一代的中间人,有资源、有能力跟两代人都做好联结和流动,让不幸就此停止,让幸福不断增加。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你可能感兴趣的:(57岁妈妈患焦虑症,35岁女儿的做法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