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只倾听的耳朵

身为教育者,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学会倾听,可我们自己呢?有多久没有好好的听孩子的奇言妙语?课堂上因为要追赶进度,粗暴的打断过孩子“没有意义”的问题?处理矛盾时,还未给够双方叙述事情经过的时间,就自以为的“多大点事啊,大度一点嘛”,就这样把原本想倾诉的心慢慢封闭起来了。周老师用许多鲜活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给孩子一只耳朵倾听的重要性,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老师一定也深有体会。至于倾听的方式,因为每位教师有自己的学科背景、个性和生活方式,所以不必强求一致。有的老师善于通过交谈,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的老师善于通过各类活动来认识个鲜活个体的不同。而周师自诩不善于“拉家常”就采用周记随笔的方式,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一次随笔上认真耐心的批注,或鼓励,或安慰,或赞赏,或建议,这就是通往孩子内心的温暖又坚固的桥梁。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师选择倾听的一种方式。我也不例外。每天的日记,就是我和孩子们最好的对话方式。你的真心,必然会换来真心的回应。通过日记,我可以认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小案例)我班的小语嫣,一直是一个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女孩子。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能让她烦恼忧伤的。可是她有一天的日记却让我有了更新的更深的思考。


日记原文:

今天,我一直在想一件事,那就是

为什么在我生日的时候,妈妈只是在电话中对我说了一句生日快乐。为什么我却高兴不起来呢?为什么在弟弟生日的时候,他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为什么我不能!为什么弟弟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妈妈一天。可我却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就离开妈妈,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记得我叫了您一声妈妈,那是因为您真的像我们的亲妈妈一样,我说我叫惯了,那些其实都是些借口而已。对我来说,您就是我的妈妈!虽然不是亲妈,但胜似亲妈!

其实有的时候,我挺羡慕我弟弟,因为他是在爸爸妈妈的照顾下长大的,可我不是。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心疼又心酸。思忖良久,却不知该如何回复她。“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也是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无论怎样,妈妈都是爱你的”?“要理解爸爸妈妈,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这些都是这么苍白,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我自己,如何说给孩子听。

考虑再三,我是这样回复的:

老师很高兴你用这样的方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而不是闷在心里。坚强乐观的你,也是我喜欢的性格。很多时候自己能开导自己,事情就想通了,过去了。如果弟弟也在家里,你想想,爷爷奶奶还能照顾过来吗?如果把爸爸一个人放那打工,那他一个人洗衣、做饭都成问题了,还要挣钱养家糊口,一个人太艰辛了。。。。

之后她又这样回复我:

哦。不过爸爸是在公司吃饭的,家里还有洗衣机。我也羡慕我的同学们。(目前班上五个孩子,只有语嫣的父母都在外。其他的至少有一个在家。)

这次,我没有犹豫。回复如下: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勇敢的把自己心里所想和爸爸妈妈说说吧。问问爸爸妈妈是否能带着你,或者妈妈留在家里照顾你们姐弟还有爷奶二老。

随后立即和语嫣的妈妈聊了聊。希望她能够关注到语嫣的心里状态。如果语嫣问她类似的问题时,希望她不要敷衍。不然只会让语嫣关起心门,情况可能会变坏。语嫣妈妈聊到了,说一直在考虑等外边安定下来了,就带她走。

说实话,听到她这样的心声我真的很吃惊。想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给她过多的关心。总觉得她是个阳光女孩,很坚强,什么事都能过去,没什么大不了。平时犯错误,我也会狠狠的批评她,少有顾忌到她的情绪。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孩子自己坚强,不应该成为不被温柔以待的理由。

我想这件事,真的给我敲了一个大警钟。我总是自诩对孩子们都一视同仁,很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可真是这样吗?班上的娜娜平时很脆弱,我是不是在批评她的时候,就要考虑再三,如何批评;而对于语嫣,我就没有这么多的考量?有时候犯错误,我是不是就直接点到她的,而没有考虑到她可能也会觉得难为情?有没有觉得她太过大大咧咧,而对于犯同样的错误时,对她更加的严格处罚了?细思恐极,这样看来,我对她的伤害真的太多太多了……

别对孩子的心声“不理不睬”。那心声可能用声音传达,也可能用文字记录,更可能蕴蓄心中,无声而丰富,等待沉静而耐心的听者。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只耳朵,全神贯注的倾听。带领孩子追逐知识的脚步慢一点,等一等灵魂的脚步。这样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久。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孩子一只倾听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