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为你好”型父母;自恋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纵型父母;工作狂型父母。
“为你好”型父母,顶着为你好的名义管制孩子
有这样一类父母,也是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最多类型的父母。他们什么事情都能扯到为孩子好上面。只要认为自己的主张有益,就要求孩子执行。
例如说高考填志愿,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将来有可能会热门的专业,丝毫不顾是否为孩子真正兴趣所在;孩子工作时,也代替选择职业,甚至在孩子谈恋爱的事情上也进行干涉。
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从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向做决定,从来不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对求学、择业有什么打算,想实现什么抱负,理想是什么,他们不关注孩子的需求与意愿。孩子们空有想法却无法表达。
这类父母充满爱心,自以为很爱孩子。但是爱孩子和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是两回事,他们没有倾听孩子的心声,双方自然无法达到共振,孩子的情感被漠视。
爱有时候很表面,情感共鸣才是深层次的连接。
但很显然,这些父母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并没有提供一个具备情感连接的生活,他们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来养育孩子,但很多时候是在重复自己的童年经历。这些大人们通常也有一个情感匮乏的童年,现在将这种模式传递了下去,培养出同样情感缺失的孩子。
他们并不自知,认为的处处为孩子着想,实质是害了孩子。为了父母开心,孩子们压抑着需求,无法做真正感兴趣的事,不能发挥出才能。
自恋型的父母,要求孩子完美
下面接着说自恋型的父母,他们自视清高,认为自己完美无缺,喜欢对他人评头论足,指点江山。他们对子女期望过高,喜欢在他人面前夸耀孩子的长处,以孩子为荣,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嘲讽奚落。
这类家长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伸,未完成的理想承接者。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有一种鸟它自己不会飞,它下了一个蛋,希望小鸟能飞。
他们用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丝毫不考虑懵懂的孩子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原因,不可避免会有小缺点,暂时不能达到大人的要求。孩子们需要鼓励与认可,才能做得更好。而大人们并没有给予,却嘲讽了一番。孩子被粗鲁对待,心灵受伤,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其实观察我们周围,这类父母存在的比例还比较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自己的意愿打造孩子,却不知道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这类家长应该认识到子女不是自己的附庸,是独立的个体,有他的个性与情感,孩子需要实现他自己的理想,家长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这样才是为人父母给予的最大的爱。
专制型父母,掌控孩子的人生
说完了自恋型父母,我们接着讲述另一种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家长,就是专制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认为孩子应该规规矩矩,不能违背大人的意愿。他们推崇制度与惩罚,制定一系列规则。他们实行的是“我要你怎样,你就必须怎样”的教育方式。不许反驳,不接受不同声音。
专制型父母带有一定的权威,孩子不能提出建议与质疑,必须无条件服从。他们把孩子们的服从当作对自己的爱,若孩子表达个人意愿,就是轻视父母、不尊重父母的表现。作为家长,无法容忍这种行为。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孩子的一点不配合都会惹得他们勃然大怒,认为受到挑战。
被压制的孩子最终会认为表达需求是自私的表现,只能把真实的愿望埋在心底,认为自己的感受无关紧要,一切以大人为重。
久而久之,孩子将变得逆来顺受,极其压抑与无助,无法张扬个性与主张。
放纵型父母,放弃了养育孩子的责任
有专制型的父母,就有与它处于对立面的另一类型,那就是放纵型父母。
这类家长不制定任何规则,随便孩子自由发展,放任自流从不进行引导约束。他们美其名曰想让孩子真正开心快乐。听起来好像开明宽容,实质上这类父母隐约知道制定规则会遭到孩子们的反抗。为了避免冲突就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
表面上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实质上是不想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这类家长不会因为管教问题和孩子起冲突,永远扮演着好好父母的人设,孩子于是想怎样就怎样,没有学会要对自己的人生与选择负责。
例如孩子不想上学,那么家长就代他向老师请假。直到孩子太无纪律性,想要退学,家长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情感忽视可以是在孩子需大人安慰时没有、需关注时漠视、需鼓励时失职,也可以是在当孩子们给出一个对抗的力量时,却没有对手,或者说伸出手去感知这个世界时,他什么都没有触摸到。
例如说,家长制定规则,实质上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对抗的物体。孩子反对,其实是在小心翼翼地试探,拒绝的后果是什么?表面上是在与父母较量,实质上是想要知道成人世界的规则,这是他心理上的好奇心,也是他了解成人世界的初步尝试。这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情感需求。
当执行规则发生了冲突,父母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了沟通与协调。这是他们成年后与他人发生人际关系的基础。
再说放纵型的父母很大可能不会给出明确的期许,孩子们当然没有完成一件事的动力与热情。因为他没被期望,这让他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目标感。
在孩子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还不能自主定义自己的人生时,家长的引导必不可少。不然,他无法习得社会生存和生活的技能,成年后如何去应对外面真正的世界。
工作狂型父母,疏于管教孩子
工作狂型的父母和放纵型的父母类似,对孩子缺乏情感投入。他们以事业为重,疏于管教孩子。
孩子们默默忍受情感上的匮乏而无法诉说。在别的小伙伴看来,他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经济条件良好,物质丰富,要什么有什么,似乎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他没明白,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关怀,可恰恰缺少。
更可怕的是,这类孩子成年后回想起童年时,却无法意识到自己缺失了什么。他认为幼时没有承受物质的匮乏,总是被小伙伴们羡慕,并没有被剥夺什么。
他无法理解自己被养尊处优地养大却为什么总是抑郁失落,他们只能责怪自己,认为是自身的问题。但他潜意识里觉得父母将工作看得比自己重要,这让他很没存在感。他没有得到关心与重视,没有发自内心地被爱,这是深层次的孤独,也是无法发自内心快乐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几种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父母,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孩子,成年后的孩子也不明白童年时被如何养育是怎样潜意识里影响了他的性格与性情。
他们都没有错,因为没有人是故意的。
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深入了解与分析这些关系,找到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