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最长的路是套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图片发自App

    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里,看到岳母急急忙忙地又要去超市买菜。就问她,妈,为什么每次要这么晚出去买菜呢。她回答,因为xx超市21:30以后开始5折,这时候买菜会便宜很多,而且很多菜质量还是保持很好的。

    听到这个顿时联想起来,在新加坡的时候也是如此,有的面包店过了晚上21点面包就开始买一送一,也是经常被一抢而空。这里面的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价格歧视。

  在理解价格歧视之前,我们要先理解另外一个概念叫消费者剩余。

  比如一个商品的成本是20元,你最多愿意付50元,结果38元成交,那么成交价到你心理价位之间的价格,12元,就是消费者剩余。但是同一个商品B的心理价位是45元,如果也是38元成交,那么B的消费者剩余是7元。

    价格歧视研究的就是尽量吃掉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同一件商品如何让A付出50元,如何让B付出45元。

    价格歧视的核心在于区隔消费者。

    比如超市把年轻人与老人区隔了,年轻人自己买菜的,一般第二天都要上班,所以即使知道菜可能21:30过后也不会特意去等到这个时间去买菜,他们的时间成本会更高。对于操持家务的老人来说,他们相对时间比较充裕点,可以提前一些到超市,选好菜,等到过了21:30再结账。

    对于超市来说,也是好事,既获得了一部分商品的利润,又基本上没有剩余的商品过夜,保证了超市货品的新鲜。超市高兴了,年轻人满足了,大妈也高兴了。

    所以一般经济学认为,合法的价格歧视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图片发自App

  价格歧视有三个级别,

  第一级,个体歧视,就是让每个人付出,他能付出的价格的最高价。这种方式一般极少见,一般是以拍卖的形式。比如车牌的竞拍、古董公司拍卖古董,都属于此类。

  第二级,销量歧视,买的越多越便宜。这种方式相反,极其常见,比如经常买东西会看到第二件半价,或者满多少元减多少元等等都是第二种,还有就是批发数量大的,会比零买便宜很多。

  第三级,区隔歧视。区隔歧视是花样和方式最多的。

    比如人群歧视,深圳坐地铁,1米2以下的孩子免票,60岁以上的老人持老人证的也免费,向有支付能力的成年人收取费用。还有诸如各大景点类似这种的也是非常常见。

  比如时间成本的歧视,深圳观澜一个游乐园就是周一到周五入园免费,周六周天入园要收40元的门票,就是因为平常时间来的人少,通过免费来吸引人流,周末不缺人,就收取门票费来赚取利润。

    比如区域歧视,比如一些产品招收代理,一线城市招收市级代理的代理费就比四线、五线城市的高不少。

    价格歧视是一种让每个群体,甚至个体支付出他所能接受的最高价的定价方法。其核心在于如何把有支付能力的人找出来。

    走过最长的路是套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过最长的路是套路,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