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中“授之以渔”的初探

关于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国古代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授之以渔”呢?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以下途径。

一、指明——尝试——矫正

教师指明方法,学生尝试使用,然后矫正归纳,变成自己的学法。如教高中世界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进行归纳训练时,先指明归纳的两条方法:1、根据课文后第一题的问题归纳;2、根据课文段意归纳,再让学生实践。在归纳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学生矫正错误。

二、示范——模仿——总结

示范,是教师用教法为学生的学法做榜样;模仿,是学生领悟教法的精当之处,并运用它去学习新的同类知识;总结,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方法加以概括提升,作为今后学习的“渔”。如教《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教师先分析出原因,然后交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分析思路学习下面的内容,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

三、自发——点化——自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偶然自发地按照一定的好方法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给予点化,使之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方法,变“偶然”为“必然”。如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有的学生用归纳等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还应指出用哪些方法最适合,给予指导、点化,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四、探索——择优——迁移

探索,即教师提出一定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摸索不同的方法去学;择优,即组织学生讨论,选择最优的学习方法;迁移,即引导全体学生运用最优的学法学习类似的内容。如教《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经过讨论,选出最佳方法。这样“授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科学的调控,不仅使学生知道好的学法是什么,而且要使他们懂得这种学法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适用,促使学生自觉运用。

五、联想——移植——整理

某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不仅在这一类材料的学习中可用,而且在另一类材料中也可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移植、整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在中学历史学科中探索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恰当地应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历史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