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高配与低配2丨认知与场景的适配 133/200

图片发自App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达尔文的标准: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环境的。

红海是指许多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导致激烈竞争的物理空间。在这个物理空间里,各种各样的物种面对的基本上是相似的场景,它们能力和资源的匹配也基本是相似的,因此就导致了生态位的重叠,也就是管理学上的竞争;而蓝海不是另外找了一个物理空间,而是很可能还是在一个空间里,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场景。

你的屋子前后有和蝙蝠,但蝙蝠出没的时间和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虽然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下,但它们不再形成竞争关系。

总结:

1. 任何一个认知能力都跟极其特定的场景相关。

2. 任何一个认知能力可以还原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包含着极其生动、细致、精微的场景。

3. 一种认知能力要形成优势,就必须与这个极其特定的场景形成一种精密的适配关系。人眼对于鸟眼之所以是低配,因为跟鸟的场景没有形成精密的适配:表面上人好像能看见飞虫,但由于不是以飞虫为食,所以相对于鸟眼来说,人眼是很粗糙的。

4. 竞争力来自于认知能力跟微妙场景的适配。如果没有这种适配,认知能力就是一种低配的认知能力,就像你用二十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来的照片。

5. 真正具有优势的认知一定是场景化的认知。去场景化的认知,或者跟场景没有精妙适配的认知,都是没有竞争力的低配认知。

#感:认知能力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帮助我们建立优势的,就需要结合场景、适配性和生态位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他们正好是组成一个“认知三角形”的三条边,至于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形状,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自己。也许最优情况是可以根据环境变化来灵活调整三角形的样式。而不是用一个三角形去适应任何环境。

#思:我们经常觉得某人和我们思维的差距之巨大让震惊。原因是我们脱离了场景来认识这个人。导致他产生这种思维的环境就是一个特定的环境。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和自己思想不同的人的不宽容,就是一种脱离场景的认知。

#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田园话桑麻,市场讲利益,病房说健康。办什么事都要从实际场景出发选择恰当的应对方式。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认知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与特定场景形成精密适配关系才是关键。人生也是如此,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意义和使命。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做恰当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的高配与低配2丨认知与场景的适配 1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