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文课》教出不一样的作文

《作文课》这本书的作者是尚爱兰,著名青年作家蒋方舟的母亲。她既是作家也是教师,尚爱兰曾任高中语文老师,当然她自己也从事小学作文教学,同时也写作。就像作者在前言中写的: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的、不僵化的方法。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作文课》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尚爱兰,说到尚爱兰大家可能不清楚,但是说到她的女儿大家肯定都听过,尚爱兰就是青年作家蒋方舟的母亲。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光这些还不算什么,关键是2008年蒋方舟被清华大学录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看来蒋方舟写作上的才华,跟其母亲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些也不构成足够的理由,毕竟作家多了,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也多了,他们可未必都有一个会教作文的母亲呀!

这本书的作者尚爱兰也是双重身份,既是作家也是教师,尚爱兰曾任高中语文老师。当然她自己也从事小学作文教学,同时也写作。就像作者在前言中写的:

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的、不僵化的方法。这与司宙作文创始人刘老师和李老师的经历很像,所以本书中很多观点和司宙作文的观点不约而同得一致。当然也有让我看了觉得醍醐灌顶的地方,且听我一一道来。


《作文课》都写了什么

本书的结构也按照作文的类型来的,第一章“从零开始,写一本自己的图文书”,是从图和动画着手,在这部分里也介绍了写人比较常见的“写爸爸妈妈”。第二章“观察身边的事物”,则是介绍了写植物和写动物的作文怎么教。第三章“体验童年生活”,则贴近孩子的童年生活的事件。第四章“作文有技巧”,则是侧重于行文上的技巧上的一些讨论。第五章“未来和想象”涉及到的则是想象文怎么教,孩子怎么写。


让孩子看好看的图

作者有些做法也是让我大受启发: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出要挑选一些好看的图或者绘本给孩子看。这点我特别认同,我们教学中看图写话的图就都不太好看,其实现在市面上的绘本真的很丰富,为啥我们给孩子看的还是几十年前我们上学的时候看的图的?而作者在提到的为每个孩子准备一本专属的作文本,不过这个本子不是空白的,上面有图画,也有文字,有的文章已经开好头,让孩子接着写。这样循序渐进的模式,对于低年级的来说,真是非常好的建议,让我耳目一新。当然我也产生了新的想法,我发现还多孩子,还喜欢为自己的作文配插图,作文本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空白地让他们发挥。

还有一点作者提到:最见效的看图写话,是看动画。不过要记得是看动画,不是抄动画。我们以前对动画的运用实在太少。


找到写什么更重要

作者说:“其实,找到‘写什么’,就是最最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往往,找到了‘写什么’的同时,‘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细想我们的教学实践还真是如此,而且我们的教法里,对于唤起孩子的写作动机做的功夫其实是不足的,教孩子写作很关键的点是要挖掘出孩子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作者也说“独特的个人体验就是作品的价值”。独特的个人体验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好些的内容来写,不偏不倚,不瘟不火。

“所谓好写的内容,无非是众所周知的内容。而这些,恰好不是好作文需要的。”


练习也要有读者意识

孩子的习作,其实比较特殊,它既称不上文学创作,也算不得真正的写作,只能算做练习,因为孩子习作的读者是特殊的,表达上也无法完全自主,大多数都限制了写作范围。但是作者依然坚持:就算是孩子习作练习,也应具备基本的读者意识。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写作其实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与人沟通,而是表达自我。“不要默认读者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你也不必刻意去讨好特定的读者,比如讨好语文老师或者家长,不过基本的读者意识是应当具备的。”但是,你既不能默认读者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能默认都这什么都知道。“默认读者什么都知道,于是懒得解释,文章就会粗略苍黄,态度不耐烦;默认读者什么都知道,就忘记了动人的细节,转而去写生硬的议论……”


关于“好词好句”

对于“好词好句”,家长和老师似乎都过于执着,执着的近乎有点变态。有要求抄的,有要去背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不认同学校老师积累好词好句的用法,但是,其实我们在做的事情也是一直在帮助孩子们积累好词好句,只不过我们的方法可能比学校语文老师有效。但是在书中,作者说:首先不要指摘孩子语言的堆砌,然后,也不必在意孩子们文章里没有好词好句。作者以作家萧红《呼兰河传》的开头为例: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这些语言凌厉而有痛感,几乎没有什么成语,类似儿童的语言,这才是真正的好词好句。”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纠结于是否有好词好句,如果真的没有怎么办?作者的建议是:那就算了呗,一样能写。

凡此种种的闪光点在这本书上比比皆是,若有兴趣,请买来一观,对于家长或语文老师,特别是作文教师,肯定能开卷有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作文课》教出不一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