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能读几多书


相对于严肃晦涩的学术论文,我更喜欢读些学者关于怎么读书和读些什么书的文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赵勇教授,在文学理论领域用力颇深,而其随笔集《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唠唠叨叨了许多读书人的甜酸苦辣,翻完共鸣颇多。

大概读书人的苦恼之一,就是买了许多书后总有人会问:“那么多的书,你有没有全部读完?”问得多了我也觉得很烦,干脆就回了一句:“你给太太买了那么多的衣服,她每一件都穿过吗?”其实对于书迷来说,读书的乐趣并不仅仅在于沉浸在故事的过程中,还包括从书本装潢的细节、到坐拥书城的满足。特别是经历过没有几本书可以读的年代,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这种流年碎影般的回忆更能满足一种追寻历史的快感与超越时空的触动心弦。

该书共分三辑,分别是“书里书外”、“家长里短”、“旧人旧事”。其中开篇的《一个人的阅读史》,从赵先生用买菜的一块钱买的第一本书开始,详细记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大学、到研究生再到攻读博士的主要书目。有许多细节不仅是个人阅读史的记忆,也是国家从闭塞到开放的阅读经历,比如李泽厚《美的历程》初版时,大学学子如何奉为经典、日夜抄写;比如某些曾被禁止流行的书籍,如何影响了研究生们的文学修养乃至言语表达;比如赵先生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大量阅读法兰克福学派的原文经典,想方设法在国家图书馆多借几本外文书出来复印,将自己的书桌堆得只剩下埋头之所……应该说,这篇长文可以引起许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读书人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例如撰写博士论文时的艰辛,我读来颇有遇见知音之感。

书籍来之不易,研读便自然十分用功。而当青涩学子成长为学界专家,阅读便不再成为一种独特的乐趣,而不得不带有几分功利,几分被迫。赵先生将自己近年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作为全文的结束,慨叹那种随心而阅的自由及来之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还有不少赵先生珍藏的旧书封面,读者不妨照图索骥,看看自己的书柜中,是否也有类似的记忆,类似的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生能读几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