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为明代书画大家,且有点秋香之类的风流韵事遍传于世,按说他真该是个只之饮酒取乐的花花公子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一生历经坎坷、命途多舛,贫困潦倒而终。他绝不是戏台上那个方巾冠带、老是拿人恶作剧的风流公子,而是含贫如苦,又嫉恶如仇的正义之士。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天资聪颖,从小读书可以算的上很用功,16岁顺利考上了秀才。19岁时家里安排唐伯虎结了婚,妻子姓徐,出生于官宦之家,是位娟娟淑女,日子过得还算和美,一大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在24岁那年,唐伯虎不知是走了什么霉运,日子竟一天比一天悲惨,父母相继去世,心爱的妹妹出嫁后饱受虐待,抑郁而亡,结发妻子也因难产离开,同时也带走了肚子里的孩子。美满的家庭骤然崩塌,唐伯虎倍受打击。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守丧3年后,唐伯虎续了弦。在几位朋友的劝解下,他对父亲的遗愿似有醒悟,决心认真走科举之路。他只花了一年时间刻苦准备考试,结果在第二年参加应天府(今南京)乡试时名列第一,考上了解元。通俗讲就是举人考试获得了第一名。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人们叫他作“唐解元”一时间才名远播,连官场和文坛的前辈对他都刮目相看。唐伯虎也是春风拂面,踌躇满志。这年的唐伯虎已经29岁了,对于一个走科举道路的士子来说不算年轻了。但照现在的势头,谋到一官半职不是难事。他准备再接再厉,便去北京参加会试,更上一层楼。
弘治十二年(1499年),江阴富商之子徐经听说过唐伯虎的名气,就邀请他乘船一同赴京赶考。这位徐经是后来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父。到了京城,徐经带着唐伯虎拜访名人大官,却不想唐伯虎被意外卷入一场科场舞弊案。两人参加考试之后,正在等待发榜。突然被带走,说是有人指控他们通过行贿提前得到了答案,考题已经泄露。明孝宗对科举考试向来看重,闻言大怒,立即下令所有考官终止阅卷,紧急捉拿徐经和唐伯虎,虽然最后证明被冤枉了,但是影响面儿太大,最后两个人还是被判了个终身禁考。徐经出身于富贵人家,可以回去继承家业,但唐伯虎家庭普通,本想着通过科举改变人生,如今唯一的出路也被堵住了。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伯虎在科场舞弊案后被罢黜为浙藩小吏,他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而后落魄的唐伯虎回到老家,遭到了街坊邻居的白眼。第二任妻子更是爱慕虚荣,见唐伯虎不再有前途便抛下了他,唐伯虎再次成为了孤家寡人。
因为唐伯虎对绘画很有天分,加上跟从多位师傅学艺,技巧越来越高。除了兴趣做画之外,为了谋生他还临摹各种唐人宋人的古画卖钱,因质量不凡在苏杭一带时时有人购买。又由于当时市场上低俗画(通俗讲来就是小黄图)的需求量很大,他也画了很多畅销题材的行乐图。每次有了收入,唐伯虎不是买酒畅饮就是去花街柳巷玩乐。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飘流在异乡。坐对黄花举一殇,醒时还忆醉时狂。丹砂岂是千年药,白日难消两鬓霜。
这种纵情酒色的快意潇洒生活,实则是在发泄着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罢了(关于唐伯虎风流的传闻也大抵在这一时期形成,人们觉得唐伯虎善画女子,认为其为人风流)。花落花开总是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1507年,唐伯虎花了一笔银子,为自己买了一处别业,起名“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看似雅兴的诗句,实则满是凄凉。而这一时期唐伯虎的画作,进入了巅峰阶段《春山伴侣图》《山路松声图》《骑驴归思图》《步溪图》画面宏伟壮观,线条干净流畅。有人说他这一时期的画有着宋人画的影子,但看似宏伟的画面下,实则隐藏着唐伯虎对生活的无奈。
1515年,唐伯虎被宁王高价聘请为幕僚,本已对仕途心如死灰的他好像又燃起了一丝希望。然而当他前往江西南昌的宁王幕府后,却意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的秘密,唐伯虎当机立断寻找机会逃离。宁王派使者去驿馆请他,他借着酒意假装疯癫,裸露下身,嘴里说些污言秽语。宁王本来想拉拢名士彰显自己的德行,听说唐伯虎这般行径,赶紧让他离开。
不久后,宁王反行败露,朝廷派王阳明平定,最后这位王爷兵败被赐死。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命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唐伯虎这一生,没有编制,没有退休金,又没有理财,前些年赚的钱,又都被自己花天酒地造了不少,因此唐伯虎积蓄不多,到了晚年方才有家贫之叹。
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在绘画上,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而在诗文上,唐寅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
月为照花来院落,花因随月上窗纱。
十分皓色花输月,一径幽香月让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他一生经历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个时期,他的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写游记、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一格,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切,著有《六如居士集》。
五十三岁那年,病魔缠身的唐伯虎写下了一首《临终诗》: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最终,曾经狂放不羁的唐伯虎在他54岁这一年病逝在“桃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