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第九章 未来的法则

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事情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够拿的出手的优势,是没有人愿意和他进行能力上的互换的。

当今美国《财富》500强的企业平均年龄才40岁左右,也就是说,各行各业里曾今风经历辉煌一时的公司鲜有常青树。IBM可以算是个例外,其中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每个人都想做到这一点,遗憾的事,很多人看不到那些不变的东西。并非因为那些人得到的信息太少,而是他们接受太多的信息,没有深入思考,以至于忘记太多常识。

技术是手段带并非目的。

一种需求是刚需,但是这个需求是我解决方案并不一定是刚需,用其他手段也能解决问题,甚至解决的更好。

对老百姓来说,购物是刚需,但无售货员的超市未必是,尽管这是一个新概念,甚至用到了一些新技术。类似地,无论是刷卡支付还是移动支付,都是手段,方便才是目的。很多人觉得美国移动支付不发达,因此技术落后,其实在美国用信用卡一点儿不比在中国用移动支付麻烦。另外,无论用何种方式支付账款,花钱这件事并不会因此被省略掉。所以,要过好日子,从本质上讲,是要获得更多的钱,而不是要方便花钱的各种手段。

今天的潮流,可能过两三年就不再是潮流了,洞察本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非赶上了潮流就高人一等。

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至少要有近万小时的刻意联系。

互联网时代从来不缺免费的内容,最珍贵的资源是我们的时间。未来同样是一个过剩的时代,物质会过剩,内容也会过剩。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无论是想得到关注,还是关注别人的,都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优质。

商品太多、服务太多、信息太多,只好将它们免费,那么人才太多、变得很不值钱,就容易理解了,因为道理是相通的。

当满大街都是某种技能的培训班时,这种技能的时效性早就过时了。

人通常能忍受短期的痛苦,但难以长时间的接受轻微的痛苦。

作为个体的人,如果你能比同行的平均水平好那么一点点,就会收到欢迎;如果好一个量级,就会有人出数倍的溢价邀请你做事。相反,如果你比周围人差,你的劳动即使是免费的都没有人要,这就如同没有人愿意支付租用荒滩和盐碱地一样。

10个90分都抵不上一个100分,因为卓越和良好之间的落差是巨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局》第九章 未来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