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那是因为生活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祖先。
算上炎帝、黄帝两位先祖生活的年代,一直到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差不多有5000年左右,而“上下五千年”也成为大部分学者认同的中国历史的长度。
然而,汉字真正成型、具有文字属性是从3700多年前的甲骨文开始算起的,所以,甲骨文之前的这1000多年历史,因为没有文字记录,发生的事件大多存在于口口相传中,文明到底存在与否?曾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
毕竟,国际考古学界对文明存在的界定非常严谨,遵循三个标准,用三个实物的有无来衡量。
一是看有没有文字产生。
二是看有没有青铜器出土。
三是看有没有城市遗址。
要发掘出几千年前的实物,来证明文明的存在,确实是很难的事情。
不可否认,我们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神话故事,它们通过口头文学一直流传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许多人物故事被后人添加了许多细枝末节,越来越丰富而神秘,也成为考古界关心的问题。相信在不久,随着考古的不断发展,许多谜底会被逐渐解开。
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大家都很熟悉,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文化常识的普及和传播上,一些学术观点也很有代表性。
当然,易中天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许多见解和观点曾引起过学界的轩然大波。
其中,他最有名的一句观点这样说:中华文明史其实只有3700年的历史。
易中天是在他的代表作《易中天中华史》里提出这个观点的,此观点一出,立马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者对他进行了质疑和反对。
明明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易中天却说只有3700年文明史,这不是数典忘宗吗?是可忍孰不可忍。
实际上,易中天并非哗众取宠,他有自己的事实依据。
他认为:距今37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才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开端,二里头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出现了政治行为,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促成了国家的出现,使整个社会体系可以更高效的运转。在这之前,虽然有人存在,但是,人们是以自由部落的形式而存在,整个社会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人们没有国家意识,所以,不存在文明可言。
可以看出,易中天的核心观点是把国家的诞生,视作文明的产生。出现权力、阶层和契约精神,大家为了共同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才是文明形成的标志。
在二里头文化之前,虽然也有类似“国家”的组织,但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并没有被统筹起来,所有人的生活形态依赖于自然环境,而不是集体。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将人们扭结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生活形态。
在易中天的观点里,人类的发展史和文明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史代表了国家的建立,制度的确定,疆土的规划,人才的各司其职。文明史则代表人们的生活形态开始由低级阶段转向了高级阶段,每个人都形成了国家意识和集体意识,告别了落后和愚昧,进入了文明时代。
实际上,许多学者研究我国历史时,并不赞同把作为原始社会的夏朝,看作是文明社会的开端。毕竟,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夏朝,虽然拥有手工业和农业,但他们的社会形态属于城邦联盟,各个联盟在血缘上有宗亲关系,一旦出现解决不了的事情,大家抱团取暖,生活形态属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过渡,是部落跟国家过渡的时期。
一些严谨的学者,对文明产生的标志,除过文字、青铜器、城市之外,又补充了一系列评定标准。
比如,国家公平制度的建立,道德礼仪的出现,农耕方法的改变,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诞生,劳动的分化和细化,等等。
当人类彻底脱离了不公的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就产生了。
科学界一般将文字的出现看作是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把文字诞生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称作史前史。
这样的界定实际上也没有多大问题,只不过不够严谨罢了。
一千个人里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什么是文明?就看每个人怎样去理解了,从哪个角度去看待了。
我们的文明,如果从诞生了独立的文字(甲骨文),终结了“结绳记事”来算起的话,确实跟“二里头文化”是吻合的,我国的文明史确实也只有3700年左右。
况且,“二里头文化”出土了较多青铜材质的武器和祭品,人们的生活区域也有了相对严格的划分,居住场所、办公场所、活动场所、经商场所,等等,按照不同用途划分出来,又相互关联,这些区域用高大围墙围起来,完全就是城市的雏形。
从这个层面来看,易中天说的也没有问题,“二里头文化”确实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开始。
然而,炎帝黄帝时期的部落,也是一种初级的社会体系,如果算上他们,我国文明史肯定能达到5000年。
人们争议的焦点无非就是,许多人把人类的发展史和文明史混为一谈了。文明史代表着人类从相对落后的时代进入了相对先进的时代,从思想意识,伦理观念,物质生活水平等诸方面都提升了,生活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体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