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39)老子憧憬的中国梦

道德经第80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涉。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完整体现了老子“理想国”的愿景。

    第一句开门见山,小国寡民。在空间范围上,不追求幅员辽阔,江山万里。在人口数量上,不追求人口众多,多多益善。看得出,老子不注重规模和数量,而是崇尚做减法,主张极简主义。比如现在的北欧,还有非洲的一些小国,他们不扩张,慢发展甚至不发展,生存得也不错,老百姓幸福指数也不低,因为可能是没有比较久没有烦恼。

    第二句承接第一句,比较具体地说小国寡民的样子:国家各种器具(各行各业创新产品)放弃不用,人民爱惜健康和生命,不到处游走,不到处迁徙。像什伯之器不用,重死而不远徙这样的表述,在本书中还有不少,总的是表达简约的好处,繁复的坏处。比如:圣人为腹不为目(第12章),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19章),余食赘行,有道者不处(第24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44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47章),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机巧,奇物滋起(第57章),治人事天,莫若啬(第59章).

    第三句“舟舆”“甲兵”等以例证的方式补充说明和进一步佐证第二句。第四句是由二三句推而广之所达到的极致境界。

    第五六句,具体描述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这个理想国具有什么特点呢?大概是四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两相比邻,互不往来(和平自处)。

    老子的中国梦,一是与他的反战思想,和平主义有关,二是与当时诸侯纷争的现实环境有关。放在当时时代背景下来理解就容易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读《道德经》(39)老子憧憬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