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流水账(十九)·复苏(2020.02.14)

疫情防控中的东菜场

        明天就要强降温,加之家里油盐告急,趁着半下午天气尚可,年后第二次奔东菜场而去。

      朋友们依然推荐“叮咚”买菜,大润发也有网上购物,可昨日看了看,都要侯着点儿抢购,便也没了耐心。听闻目前进入东菜场,要查身份证量体温,戒备也算森严,于是便戴上口罩出了门。

      大街上的人并不多,但车流已开始喧嚣。随着工厂的陆续开工,学生们的空中课堂正如火如荼,东方丝绸市场明天也要正式开市,除了疫情严重的湖北、河南、浙江、江西等地人员车辆不准进入,整个社会正在慢慢开始运转,这个苏南小镇如此,相信其他地方亦如此。

卖菜老人

      但若仔细观察,不戴口罩的人依然随处可见:屋檐下老小几个散坐着嗑瓜子喝茶,路上老阿姨拎着马甲袋信步悠然,坐电瓶车后座的小伙子对着手机语音,街口看风景的老爷子把口罩拉到了鼻子底下……若放在过年时,对此我也会无动于衷,可此刻,看着眼前的一切,想到的只会是全国各地无数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的殊死搏斗,是社区基层工作人员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宣传规劝,是机关工作人员在各个路口不分昼夜设卡守候,是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即使这样,依然有如此多的人不在乎、无所谓,这就如同一个个火星的存在,你不知道哪一阵风刮来,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灾难。

        若说之前小镇防控形势的严峻,只是无关痛痒的传闻,眼前所见,确实让我感到了无奈,甚至有点儿恐惧,这里不就是全国防疫形势严峻的缩影吗?轻描淡写涂抹些文字,指责国民素养又有何用!人的天性如此,只要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会存在一丝侥幸。第一次觉得疫情防控刻不容缓,也第一次深深感到防控人员的不易。

东菜场

      这次还是从新民厂路口进去,巷子里卖地头的老人明显比上一次多了许多,他们大多须发花白,衣着朴素,带着小镇农人特有的亲切。年后气温一直偏高,今天更是十度以上。地里的蔬菜感知到季节的召唤,齐刷刷地往上长,老人们的摊头也开始丰盛了起来:嫩生生的菜芯,绿油油的芹菜,圆圆的红萝卜,大棵大棵的香青菜,还有香菜,荠菜,酸菜、大蒜……即使疫情严峻,老人们也是不舍让菜烂在地头的,他们为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种类丰富的蔬菜,还有大地苏生的信息。

卖菜老人

      挡不住诱惑,我很快便加入了买菜大军,这边菜芯来两斤,那边芹菜来一把,红萝卜来两个,酸菜自然还要来一棵……还没走到菜场里面,手里已经好几个袋了。

      喜欢这个菜场,因为它就在河边。一座小小石拱桥,桥东是自由集市,桥西是规范的市场。以往热闹的时候,桥东从巷子里到河边,各种摊点水泄不通,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该是最有烟火气的。冬天天气好的时候,附近老人家喜欢袖着手在一旁看热闹,仿佛眼前的你买我卖,就是一出最好的市井大戏。拱桥上,常有老先生靠在石桥栏上晒太阳,操着地道的方言,他们热衷于探讨政治民生,路过买菜的老人听得起劲了,有时也会拎着菜,加入他们的行列,这样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民俗生活画。

卖菜老人

      可今日的河边,只有两三个摊头,一个老阿姨背靠着她的电动三轮车,伸长脖子看着偶尔路过的人们,眼里满是热望。旁边还有一个老爷子,面前盆里,是一盆刚摸上来的螺蛳。这是水乡人最为喜爱的一道河鲜,水质好的时候,小河边随处一摸就是一道菜,如今水质污染严重,这玩意也成了稀罕。从那走过时,老人家满心期待地问:“买一点吗?”不好意思摇摇头,我不爱吃。

卖菜老人

      过了桥就是东菜场东门。走近才发现门封了,为了疫情管控,所有人都必须走西门。从东门到西门,需绕过一条巷子。巷子很窄,颇为老旧,两边都是住家。从低矮的窗户里,你总可以看见几个老人围着八仙桌,或聊天,或喝茶。和小镇的许多老巷子一样,小辈们早已搬进了各式高大上的小区,只有老人们还守在这里,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切。

空寂的巷

      今日的小巷颇为宁静,家家户户的门几乎都闭合着,偶尔遇见穿巷而过的行人,也都一个口罩蒙住大半张脸,只留下一双略带戒备的眼睛,稍稍与你碰撞一下,又飞快转向了其他地方。原来一个口罩,就可让人产生“闲人勿近”的疏离,我真的很怀念以前走在巷子里的感觉,总有老人会从打开的门扉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向四周张望,目光碰撞了,她(他)的嘴角便咧开了,那时,你的心里便会吹过一阵四月的风,惬意而又温暖。而今天已经暖了,这样的日子很快也会回来的吧。

检测体温

      快步穿过巷子,便是东菜场西门了。门口原本有一家“黎里辣脚”摊,我总忍不住买五六个当零食。晚上看书的时候,一只辣脚一杯茶,真是无上享受呢。店主仿佛深谙顾客的心,总会挑上最大的,还会淋上满满的汤汁,看着就让你唾液分泌了。可今日,门口只有几个穿制服戴红袖套的工作人员,不停盘问着想进入的人们。好在朋友事先告知,我递上身份证,他们便放行了,连体温都没测。

菜场内

        在规规整整的摊位间流连,我却少了购买欲望,那里的菜太过水灵了,菜芯韭芽长短划一,辣椒西红柿大小齐整,蘑菇在篮子里堆叠如积木,嫩黄瓜上一根根小刺都清清楚楚……我还是喜欢外面摊上的菜,不事雕琢,带着原野的气息。于是,买了精肉豆腐以及各种调味品,我便匆匆离开。

        拎着大袋子小袋子返回,正是晚高峰开始时,往常此刻必定狂堵,“滴滴叭叭”的喇叭声吵得人心烦。可今日一切有条不紊,又让人怀念起以往的车水马龙。好在菜场,这个最关乎民生的地方,已然复苏,一切便都在回归的路上了。

今日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流水账(十九)·复苏(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