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门诊流失4.1亿次诊疗人次,民营门诊要如何破局?

疫情让2020年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人次降至了近五年来的最低值。其中,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减少4000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减少4.1亿人次,包括民营诊所、中医馆、卫生室等。

再加上2021年,为应对疫情防控需要,一些感冒、腹泻等常见病症需转至定点的医疗门诊进行治疗。这些原为民营门诊日常诊疗的主营业务对象,如此一来,民营门诊便流失掉了一大批顾客。
患者流失轻而易举,但引入却是何其困难。很多民营医疗机构都在苦恼门诊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在这样大环境态势下,对门诊来讲是一次严峻的重要考验。

其实从常规来讲,民营门诊基础服务主要范围定位一般在门店周边的2-3公里内的居民,如果能稳定服务好这类人群,门诊的经营一般不会太差。
那怎么才算服务好?短期我们可以从门诊的客流、营收等方面,长期来看,最直接该从患者对于门诊的整体综合评价情况,即患者口碑来做考量。
​长期良好的经营口碑打造,需要民营门诊在日常的医疗服务中,从小病小治,小医小事上一点一点地踏实做好,主要服务目标应向患者诊疗体验满意度看齐。

诊疗效果是根本

各类民营门诊由于主营及擅长方向存在差异,药房采购的药品种类与层级会有所不同。同一种病症,对于不同的民营门诊医生,可能也会给出不一样的诊疗方案建议及处方。继而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理差异、不同用药,在疗效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患者就医目标的选择,通常是优先基于满足自身诊疗效果需求之上,再综合时间、精力以及价格花费等多项因素进行考量,从而选择对应适合的医疗门诊。

门诊应把“满足患者医疗需求与服务”放在第一位,切实为患者病情做考虑,对症下药,助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联网,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