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前的今天:我的高考记忆之三

那时候高考总共七科,包括语文、数学(代数与几何)、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理卫生。其中语文数学每科总分120分,生理卫生总分70分,另外四科都是100分,七科满分是710分。

考试时间是三天,其中有一天考三科。

具体哪一天考的三科,我没记住。我记得是数学之后马上考的生理卫生。这两科被安排在了一个半天之内完成。

在所有科目中,相对来说,我成绩最好的是化学,然后是物理,然后是数学。剩下的那几科,比较平均,在年级里面属于中上等的排名,但是我的数理化,在年级里面基本上总是排到第一名。而化学,总是第一,没有过第二。

回忆起来,我总觉得那年的高考试题对我特别有利,因为那年的试卷,化学特别难,这样有利于我跟别人拉开差距,数学比较简单(相对于我们这些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尽管我数学不是特别好,但是因为题目简单,别人不容易超过我许多。

那年高考的化学成绩,如果超过了及格线,就算得上是好学生,我却考了八十多,一下子把他们甩在了身后,数学呢,最好的也就114,115,我考了109,别人拉下我的差距不大,所以说,我的长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而短处,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回避。

我数学考的不是特别理想,还与我的整体策略有关。数学开考以后,我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答卷,然后从头至尾检查了一遍,基本没检查出来什么问题,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交卷离开,去外面复习生理卫生。

当我站起来拿着考卷走向监考老师,表示要交卷的时候,我忘不了整个考场投向我的目光,更忘不了监考老师脸上错愕的表情。他非常善意的提醒我,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四十多分钟,完全可以再检查一遍。

我说,不用了,已经检查过一遍了。勇敢的交了卷子。其实,事后看,我的决定非常正确。尽管在考试之前,老师们一再叮嘱,只要不到最后一分钟,就不要交卷,就要把心思用在答题与检查上,能多得一分是一分。

第一,我有一个特点,考试答题,基本上都是一次成功(尤其是数理化),我说的这个成功不代表正确,我的意思是,就算我没答对,限于自己思维模式的缺陷,也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就算是继续检查,就是检查三遍五遍,可能也增加不了一分两分。

第二,生理卫生这个科目,基本上属于死记硬背的性质(最起码我是这么理解),而我的记忆力属于那种瞬时记忆性质的,也就是说我看过一遍的东西,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很多,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遗忘。

鉴于我自己的这种特点,正巧数学题目比较简单,我答完一遍后就认为自己基本上也就这么个水平了,我预估自己的数学成绩应该在110左右,这样的分数是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

早交卷以后我空闲下来的四十分钟,对我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找了一个没人的角落,打开生理卫生书,认真的从头至尾把自己认为还不清楚还没有记住的知识点过了一遍,并且掐算好了时间,一直到开考前一分钟才把书扔在地上,小跑着进了考场。

我记得,班主任在考场门口急得团团转,别人都已经坐到了考场里面,唯独这个平时成绩最好的学生不知去了哪里。

每一场考试,都是要求提前十五分钟进场的,如果开考以后迟到十五分钟,就会失去考试资格。我知道,晚一两分钟进考场,对自己没有不好的影响,但是在考场外多看一两分钟书,对自己却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好处。

最终结果证明自己判断正确。就是考试前那么一个小时的看书,为我在生理卫生这个科目上,最少争取了七八分的成绩。对于高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我也奇怪,那时的自己,也不过十八周岁多些,怎么会有那么严谨的盘算,有那么自主的意志,有那么清醒的自觉。

不管怎样,尽管过去了三十二年,高考的过程,我还是能记住许多的细节,大概就是这件事,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太大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二年前的今天:我的高考记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