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美好生活的点缀

原创: 沐森读书的小天 沐森夜读 3天前

01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都被新上映的《复联4》所刷屏了,然后我就好奇的评论了:“难道你也是钢铁侠迷?看到对方回复”不是呀,但是我看别人都去看我就跟着去看了呗。”


所以我就在想,有多少人是为了合群,也假装自己是钢铁侠的粉丝,买上一张电影票,然后晒一下朋友圈。大概这就是现在年轻人所谓的生活仪式感吧。 


不仅要花费不必要的开支,以及大量的时间,来满足,对自己不需要的需求,或者就是真正地只为了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02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按照我的理解便是:真正的仪式感,是一种菜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每个节日为自己的爱人准备不同的惊喜,让某一天感觉到特别重要!而不是你用尽所有积蓄摆拍出一张让人羡慕的样子。你所需要的仪式感,你有能力去满足那才是真正你追求的仪式感。


不是你每个月拿着4000块钱的工资,还要花1000块钱去买星巴克的猫爪杯;不是说你在出租屋里啃着馒头、吃着泡面,还要买着名牌包包;不是说为了展示自己的阔气,而请朋友去酒吧喝酒,一天晚上玩了几千块钱。

03

据《2017年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中国每4个90后中,就有一个正在使用网贷产品,有80%以上的年轻人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及时还款。为了追求仪式感,不少人在不遗余力的“打造”自己的生活,吃饭前拍照发朋友圈,买个奢侈品发微博,就连画了个精致的妆容打算出门也会发个自拍……而这一系列想要传达的讯息并不是“我买了这个商品”,而是“我的生活过得还不错,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去消费奢侈品”。尽管这些背后是别人看不到的分期还款换来的,这些在自己的生活得到他人认可甚至羡慕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你背6万的包去坐地铁别人也不会认为是真的。你开豪车拿个A货都会被认作真品。生活的仪式感不应该是奢侈品堆起来的,那不叫仪式感,那叫做虚荣心。

汪曾祺老先生曾经在《做饭》一书提到:“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奥黛丽.赫本就把早餐吃出来了仪式感。每当她感到心神不安时,就会乘坐专车来到蒂凡尼珠宝店门口。穿着自己美丽的小黑裙,一边吃着手中的面包,一边目不转睛的欣赏着蒂凡尼珠宝。

04

她不是想着为了自己所谓的仪式感要买珠宝,而是只站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仪式感。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写老北京信远斋甘甜可口的酸梅汤;汪曾祺先生在《端午的鸭蛋》里盛赞家乡高邮的流油双黄咸鸭蛋;鲁迅先生在《社戏》里写一帮孩子在立夏的夜晚去菜地里偷来蚕豆煮着吃。


我一个朋友经常再她的社交动态更新刚种植的花花草草,明天则是几张自己下厨做的饭菜,照片没有经过滤镜,原原本本的将她的生活展现了出来。她从不追求什么名牌,什么滤镜,她追求的只有内心的平静及生活的向往。


所以,仪式感是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在某一时刻给自己的奖励。而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时的冲动性的消费。

你可能感兴趣的:(仪式感是美好生活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