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四季,食色生香

      三餐四季这四个字,乍一看平淡普通。但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仔细一回味,我却觉出了成长的个中滋味。

      儿时面对三餐,总是没心没肺地觉得别人家的饭更好吃,甚至觉得父母单位食堂的饭菜都格外香。而面对四季,会更加没心没肺地渴望再快一些长大,可以早点依照自己的意愿独立生活。

      终于,到了离家读书或工作的年纪。面对三餐,却发现外卖会腻、做饭麻烦、聚餐总不能成为日常,筵席散去心里有可能是空落落的。面对四季,独立生活的愿望倒是实现了,但未必依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惦念假期,回家探望渐渐老去的空巢的父母。

深圳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快餐

现在,三餐又不一样了。

      于我而言,做饭不再麻烦,反而成为我养胖孩子、孝敬父母、拉回另一半被食堂外卖荼毒的肠胃的得力工具。甚至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为自己用心地准备一份餐食,从烹饪的过程到品尝到的每一口食物,都成了和自己沟通对话的媒介。因为三餐里头,掺入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体会,对孩子的宠溺和对另一半的心意。

丫头最爱的豌豆焖饭,我从爸爸那学来,而爸爸从奶奶那学来,三餐中也有传承

      因为三餐里头,记录过聚散离合,融入了自己的成长、成熟。三餐,承载了日常的家长里短、油盐酱醋,也映射着那么些美好的瞬间和一地鸡毛,这所有的画面、声音、味道、感受又编织成了活色生香的一年四季和岁岁年年。

      2020年和2022年的开年似乎都特别不容易,疫情绊住了很多人复工和开学的脚步。我在这两次停摆中,都居家差不多一个月,边居家办公,边带娃照顾家庭日常。面对疫情居家的三餐日常,我从2020年的不得不面对,到2022年的主动感受这样的一段时光,这样的转变也是很开心很有趣的。

尝试把丫头吃过的美味都还原出来,变成妈妈的味道

      正常通勤的情况下,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一日三餐中仅有晚餐可以一家人齐聚,唠唠家常。但深圳节奏异常快,对于吃饭磨叽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我家丫头从能够正常吃饭开始,几乎每餐都是在我们的催促、数落、威逼利诱中完成的。所以,这孩子虽然天生有敏锐的味蕾,但却很少能够享受品尝食物的乐趣,久而久之,她也把吃饭当作努力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不会吃的孩子自然也很难养胖。于是,我们从生理到心理,从益生菌到耳穴埋豆,都逐一尝试而不得其解。

饭渣宝宝把光盘变成了日常

      直到这两次疫情,有机会陪伴在丫头身边,一日三餐不重样,颜色、口感、味道、数量稍作搭配,我惊喜地看到,丫头的每餐都从眼神放光地说“哇,好好看”开始,然后不停吃不停说“嗯嗯,好吃”,再到光盘拍着鼓鼓的小肚子说“吃饱了”。原来,吃得磨叽,是因为吃的过程不觉享受,吃成为了一种负担。

红红绿绿,好看好吃

      我明白了,一日三餐,掌勺人既要了解食材天然的色香味属性,还要了解自己家人的属性,剩下的就是排列组合,这其中当然有厨艺的差别,但就家常菜而言,所谓妈妈的味道,我理解更多的是掌勺人在烹饪时的心流。


一份简单的炒面,也可以多姿多彩又营养

      就两年疫情的居家隔离经验而言,往往当我把一餐饭当作任务来烹饪时,多半心里装着别的事儿,着急做完饭去干别的,这餐饭的味道通常也就平平。而当我享受准备餐食的过程时,上桌的餐食无论卖相和味道都会更甚一筹。

大盘鸡没有鸡就变成大盘猪肉,好吃就行

      于是,是不是可以说,三餐是活色生香,是对掌勺人当前状态的折射,三餐的的氛围是否其乐融融,是整个家庭生活状态的缩影。


白菜豆腐肉圆汤,清新、营养不油腻

      从这一点来说,从一日三餐开始,享受为家人做的每一餐其实是当下拥有的幸福,毕竟他们终将在某一日离你而去。

      用心准备和品尝每一份餐食,是心与食材的交流,毕竟万物有灵,每一口食物都要经过多少缘分的积累才会有和我们的这么一次相遇,以后也不会再有。

      从容、微笑地面对与你共享三餐四季的人,这就是当下的岁月静好。


曾经的厨房小白,敢于直面烟火味的厨房,乐于尝试各种新菜品,只愿三餐四季,岁月静好,家人安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餐四季,食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