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自律时……

刻意追求自律,并没有目标感来得更快。

相信我们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各种晒读书、晒健身、晒学习等照片,。在一期《拜托了冰箱》节目里面,何炅问一位嘉宾是不是平常有健身的习惯,嘉宾回答,我办了健身卡。这个回答逗笑了在座的其他嘉宾,纷纷附和。对啊,办了健身卡当天去了一次,后面也就没有然后了。虽然笑归笑,我们在生活中也并不陌生,很多人读书、健身也只是存在于朋友圈、社交网络中。

美其名曰是为了监督自己坚持下去,殊不知,为了自律而去表现自律往往适得其反。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

曾经有一段看到朋友圈有各种坚持阅读100天打卡的,凌晨5点起床打卡的,为了有所改变,我也开始行动了。就拿早起举例,计划一开始坚持的时候,每天定点起床,打卡,达到了早起的效果,后来由于一次特殊情况,打破了节奏,依旧早起打卡,但是继续睡了。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内心总是有一股坚持,觉得既然当初坚持了这么久,就不应该中断,于是,就这样继续坚持着,后面坚持了一段时间,总觉得很不对劲。最后,有一天做了很大的勇气就放弃了,而如今我依然早起,但是不需要打卡,而且已经坚持了3个多月了吧。

也是最近突然想明白的,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

当初的为了早起而早起的自律,其实犯了几个错:

首先,这不是我全面系统思考后做出的决策,只是看到崇拜的人这么做,内心觉得这么做是对的,于是就做了,幻想自己也可以像对方那么成功,只要坚持早起就行。不得不说,这么想肯定是片面的。

其次,早起计划之后没有一个规划,甚至有时候拿起手机就刷消息去了,白白浪费了曾经早起的初衷。

最后,早起的效果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也是导致早起计划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以上说的三个错误,其实综合起来看就是目标,规划,效果验证。这也是我们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用到的项目管理思维。

做事之前要有目标,要有路径规划,要有阶段性的里程碑。

在反思自己这几个错误之后,我把这套理论用在了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最近的健身计划我就是这么计划的。

设定目标:今年全年计划中有一个马甲线的目标,将这个目标分解到每个月,那么每个月都要有锻炼计划,再分解到每天,所以这就是我健身的初衷。

规划路径:设定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锻炼的习惯,周期1-2个月,一个月至少保持有20天每天锻炼,每次10-15分钟,完成后给自己一个小奖励;第二阶段,养成锻炼的习惯,周期2-3个月,保持每月20天锻炼,增加运动时间30分钟,并注意饮食规律,完成后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第三阶段:增强训练效果,周期1-2月,保持每月20天锻炼,并规范每个运动动作,刻意注意站姿坐姿等,同时要监控身体各个指标的变化。

在健身这件事情上面,套用项目管理的思维,一开始启动阶段,最重要的是可执行,可完成,要能够让自己坚持下来,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自己一个目标,并且阶段性观察训练效果,为第二阶段的增加难度做准备。第二阶段就是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训练时间,让每天的锻炼时间融入到日常性活动中,不需要监督。最后一个阶段是可优化,其实如果第一二阶段执行的好,在第二阶段就可以优化训练动作,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

最后就是目标验证了,目标验证其实可以渗透到每个小阶段里面,在上面的路径规划里面,其实就有阶段性目标验证,就拿健身来说,最明显的是身体不酸疼了。想起之前刚开始锻炼时候,那一周全身酸疼,如今每天锻炼,身体感觉很轻松,没有酸疼的感觉,我想这是身体带给我正向的反馈吧。

可能有些人觉得健身就健身吧,为何说的这么复杂,是啊,一开始我把健身想的很简单,但是,人性的惰性就是很难坚持,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方法,阶段性实现目标,阶段性验证结果。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自律,这个健身跟早起有什么关联,有啊,有很大的关联,目标倒逼行动。因为要健身,所以就要重新分配每天的时间管理,每个人只有24小时,在不熬夜之后,要想健身,必须早起了,按照我每天的时间规划,如果哪一天我晚睡了,势必会影响早起,也当然会影响当天其他的时间规划。

这么一想,不管是每天睡觉时间还是早起时间都变得异常规律,关于我的时间管理,回头我也可以写一下,总之,现在每天的特定的时间段都有不同的选择事情,也让每天变得充实起来。

总结一下,真正的自律是结果导向,在了解自身之后,结合实际情况设定目标,规划路径,一步步实现的过程,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真正做到“自律”啊。

while True:

  learn()

by 静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谈自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