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书的孩子》观后感

前两天完整看了《念书的孩子》1和2,由于产生了许多的共鸣,眼泪也跟着影片中的小演员刷地掉下来......

分享自己的三点收获与思考:

1.关于亲情

小主角路开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跟着爷爷长大。每天,爷爷都会邀请他念今天在学校学习到的课文(在我看来是一种复习方式),爷爷都会认真的听。其中有个细节我被打动了,有些字是多音字,在爷爷提出异议的时候,开开都有力驳回,然而爷爷每次都会乐呵呵的认同,而不是继续争辩对错。在这个细节中,我看到了包容。爷爷为什么要开开念书呢?是为了纠正错误吗?我想不是的,更多是一种聆听,聆听开开的世界。

第二个细节是,爸爸每天都会打个电话回家。在这个细节中,我看到了牵挂。在对话中,我感受到了牵挂老人,牵挂孩子。如果我能陪着你长大,陪着你老去,又有谁愿意离开呢?

2.关于情感

一开始是爷爷中煤毒做紧急抢救,开开以为自己失去了爷爷(这里的演技太到位了,不知道怎么形容,唯有去观影了),好在虚惊一场,爷爷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是,让开开给医生磕头,谢谢医生救了性命。就在这个细节中,我看到了感恩。包括后来爸爸回来后,去学校向老师表示感谢,我想这就是家风。

最后,爷爷真的走了(电影在这里的处理是连一句告别也没有,就是平常的一天,发生了一件好像是很“平常”的事一样),处理好爷爷的后事,父母打算带开开去城里,却在上车时被临时告知不能带小胆儿(影片中,除了爷爷是他最亲近的人,就是他捡来的流浪狗小胆儿,是他倾诉衷肠的对象),曾经依靠的亲人离开了,又被迫与最好的朋友分开(我理解为情感寄托),往后,还能向谁倾诉呢?谁会保守秘密呢?接连不断的打击,让一个才9岁的孩子如何接受和调整?成年人也很难吧,看到这里真的让人心疼。

我想说,情感并不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还有动物。看着小胆儿不停地追汽车,直到消失在眼前,如果它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它的内心又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和开开一样伤心欲绝呢?有些人即便是亲人,却远不及于它们的陪伴带来的快乐,因为它,开开熬过了一夜又一夜,支撑他走了过来。在开开的心里,它不是一只狗,是至亲挚爱。有多少父母能理解呢?开开父母一开始是不理解的,架着他上车,在车上当开开用乞求的口吻对他爸爸说,“我求求你了,让我下车吧。”我的眼泪也跟着他一起刷的下来,是什么样的心情让一个孩子求父母啊。情感,并不是你抚养我长大而已,而是你走进了我的心里,从此再也离不开了。好在后来,影片中的父母是开明的,答应了带狗一起进城,现实中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呢?(这是家庭教育的铺垫,养成了开开身上的各种品质)

3.关于友情

开开进了城,转了学,认识了新的同学,新的同桌,朱靓。一样的年龄,不一样的背景,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思维。朱靓教他如何使用公用电话,又教他怎么捡瓶子又快又能多赚,并分享了他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赚来的(这个太重要了!0–1的过程是最困难的,如果有人愿意分享给你,那真的非常不容易。2012年的电影,就已经把财商带进了孩子的世界,一个有财商思维的孩子和一个没有财商思维的孩子之间的差异),这是学校不会教的一门课,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还告诉了他狗能托运这件事。为什么朱靓要帮助他,还要和他做生死之交?电影给你答案。就这样,开开交到了一位肝胆相照的朋友。我相信,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相遇,皆有因果。

写在最后:

电影中有非常多值得反复看和反复思考的细节,获得了儿童教育奖,评分很高。在我的角度,我的看见分享了三点个人感受,而我最大的收获在于,人生是不可预知的,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来不及说再见才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就是在不断的离开和相遇中度过一生。

      ——2021.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念书的孩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