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跟李渊讲:李世民这小子,身边有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辅助,他不会愿意久居人下,还请父亲将这二人赶出秦王府,禁止他们相见。
素来就对李世民不满的李渊,采纳了李建成的建议,并将秦王府的官员逐渐外派出去,以此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旧唐书·杜如晦传》: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
此时,明面上东宫李建成的势力,是要大于秦王府的势力。
再加上,李渊和李元吉也是偏向于支持李建成,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为何还能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呢?
1、李世民和李建成矛盾的激发
李世民戎马半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又曾经许诺他,自己当上皇帝后,便立他为太子。
而李渊真的当上皇帝后,立的太子却是李建成,所以,李世民对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的行为非常不满。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李世民的这种不满,落到李渊眼里,便成了潜在的威胁。
武德四年,李世民东征窦建德、王世充,得胜归来后不久,李渊却开始对李世民威望过胜感到担忧:“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如果说,这件事是李渊平和三子纷争的一种敲打,那武德七年,李渊对李世民的斥责,就彻底让李世民意识到自己要想在和李建成的斗争中取胜,恐怕要使些手段了。
武德七年七月,李渊把三个儿子叫到一起,他当中呵斥李世民:当天子并不是有些能力就能做到的事情,你再怎么着急,该是你的才是你的!
【“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何急耶?”】
李渊的这番话,不仅没有缓解三兄弟的矛盾,反倒是李渊借助李建成打压李世民的做法,加剧了双方对抗的程度。
2、将计就计
前文提过,李建成在打压李世民的过程中,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想要架空李世民。
而光光调离谋士,李世民手下的大军依旧是巨大的威胁,恰逢当时突厥入境,李建成就跟李渊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执掌兵权,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议。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会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入塞,围乌城,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诸军北征;上从之,命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
当东宫更丞王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知道如果此事成真,自己势必性命堪忧,他让尉迟敬德带着武器去找房玄龄、杜如晦,好寻求一条翻身之道。
房杜两人意识到,现在已经到了非常时刻,需要行非常之法。
3、先下手为强
李世民的非常之法,是告诉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结小人要谋害自己,而且他俩还和李渊的宠妃有私情。
《旧唐书》:“建成、元吉又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
李渊惊呆了,这是什么套路?
但惊讶过了,李渊虽然明知这多半是李世民在给李建成按罪名,李渊却不能任凭李世民到处乱说,便答应李世民,明天我会叫他俩来,亲自询问。
因为这是家丑,李渊不会在朝堂上过问,只会在中华殿这种平日君臣闲聊的宫殿里问话,所以,李世民只要提前安排好人马在李建成的必经之路上即可。
李建成此时的势力虽然要比李世民强一点,但奈何李建成压根就没想到自己老爹叫自己去开会,路上李世民却早已埋伏好了,打算一举击杀李建成、李元吉。
《旧唐书·李建成传》: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高祖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封伦、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欲令穷覆其事。
等到李建成到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压根就没给李建成反应时间,便把他和李元吉一起射死了。
李世民这快、准、狠的操作,导致李建成手下的势力赶到到玄武门时,见到的也只是已经死去的太子。
这种局面下,东宫卫的人马纵然压制住了李世民的手下,却也只能看着玄武门内自己主子的尸身,表示无能为力了。
毕竟,太子在时,他们可以仗着太子的势力,和李世民分庭抗礼,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主子未来是唐王朝的皇帝,自己这么做,可以从大义和利益两个层面上获利。
而当太子死去过后,自己等人虽然还算太子党,但无论是调集人马,亦或者杀进玄武门去,都不太现实了。
综上,李世民能够在皇权斗争中取胜,一靠秦府门人的支持,二靠自身在朝中树立起的威望,三靠出其不意,打了李建成一个措手不及。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
【2】《旧唐书》
【3】《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