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区块链和币圈:寒冬降临是信用的透支

币圈有一句话叫“币圈一天,人间一年”,但是在所有人大呼币圈寒冬来临的时候,这冬天却有点进入寒武纪的感觉,好像突然间大家都进入了迷雾中,在孤独的寻找新的希望。很多人都很疑惑:刚刚还是烈日炎炎,热火朝天,我刚准备光着膀子秀肌肉呢,怎么突然之间就寒冬了?区块链也好,币圈也好,这世界究竟怎么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2019年,随着区块链从概念大热大逐渐冷却,币圈从ICO横行到举步维艰,包括我认识的大佬和基层从业者,有很多人唱衰,也有很多人默默耕耘。我做为一名从传统行业转战区块链和币圈的从业者,透过圈里纷杂百态的人和事,通过不断思索和整理,这里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行业的现状,聊一聊这世界究竟怎么了:

这世界没有变,也没有抛弃任何人。

币圈的寒冬来临我们看到了什么?韭菜不冒头,交易所日活数据可怜;热钱在退场,新项目融资困难;社区吵翻天,白皮书到变现乌云漫天。

这些,是现状,但不完全。

我们在所谓的寒冬中还可以看到什么?技术在转身,老项目在专注技术补足;资本变冷静,在项目筛选中更愿意思考;行业在前行,更多的应用类项目出现。(为免广告嫌疑就不举例哪家了)

我们跳出区块链行业和币圈,换个角度看。上面的这些其实都很正常,又有哪个行业是没有类似的经历呢,很多人喜欢拿区块链和互联网比,虽然这方面我不是和认同,因为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抽象化的世界。但互联网初期也经历和类似的寒冬,毛纺业有没有?电子产业有没有?能源石油有没有?所以,天不会塌,世界也没有变,也没有抛弃任何人和任何行业。

所有的未来必然是美好的,现在看到的不美好只是因为还没有到时候。

从预支变成透支,寒冬的本质是信用丧失

在币圈,为什么一本白皮书就可以ICO?为什么项目还没有任何结果时Token的价值可以飙升?为什么突然之间从币圈到区块链让行业内的人感到如此寒冷?这让很多人在喊骗子在骂人的同时又有人趋之若鹜。

刚入行的时候和同事交流中我就曾说过:当前区块链行业的模型是借用未来的价值变现,花费的是未来可能存在的价值(未来的钱),所以对于投资者会存在盈亏,但是在项目真正价值被社会认同和社会关联前,项目方本质上永远是亏损。更准确的说:区块链项目的ICO是在预支。

当区块链项目和金融被关联起来,当价值Token被形形色色资本和炒家关注的时候,区块链项目就不再纯粹。资本是逐利的,在一个不成熟的行业中,资本之于区块链,就像草原狮王之于刚刚出生羚羊,没有任何理由的吊打and吃干抹净。

也因此,“吹”生出了大量的不靠谱项目,借此通过资本手段从市面上套利,也就是俗称的“割韭菜”。而且这割韭菜会上瘾,当韭菜也会上瘾,相信很多朋友是深有体会。最终量变引起质变,当交易所中大面积的劣质项目堆积,当每一个项目都被资本和炒家反复收割后,最开始被催生出来构建Token价值的信仰逐渐丧失,项目本身借以预支未来价值的信用也在透支,最终导致整个行业寒冬的来临,来的措不及防。

因此,币圈寒冬的本质就是信用的透支。

未来在哪里,重建信用一直在路上

小孩子都知道:借的是要还的,预支的是要兑现的,透支的必须是要补回的。行业的未来在哪里从来不是问题,而如何为曾经买单才是问题。

最近接触了很多币圈的投资基金,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有价值的落地项目是否有资源,几乎每个人嘴上挂着的都是在等待区块链真正的应用爆点出现,大家关心的不再是某个项目怎么包装,而是项目运作的资源和整体思路,至少看上去大家在寒流冲击下开始冷静了。

透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大家不是原来那样在半天云飘着了,而是在尝试着陆,在地面上行走乃至奔跑,虽然地面不平坦,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是每一步都会留下印记,反应在内心也会更踏实,看到的和做的也变得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这其实就是有意无意的在重建行业的信用。

行业信用的透支=种子用户受伤,期间还有着大把盲从的被利用的逐利者。区块链行业的再度发力或者说币圈的回暖,更多的是需要找回失去的信用,也就是信用重建。其中的主力仍然是项目方,不再是靠吹,而是靠真正的硬实力,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且也一直有人在为此努力着。

寒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对温暖的期望。任何行业都没有一帆风顺,在磕磕碰碰中的成长才是事物的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实物的效率在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增加,这一波信用透支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次,但却值得我们警惕。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区块链和币圈:寒冬降临是信用的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