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亮也光:期末考试前一晚,我这样给孩子复习语文



按照上级要求,二年级的期末没有考试,而是专项测查,语文测查主要是阅读和写作,所以我在考前一晚是这样给孩子复习的。


一、写作复习


这个没法复习,完全是考能力,谁也不知道会考什么题目。


根据语文老师的周末提示,我让娃把这学期的所有习作自己读一遍,加深印象。


歪个楼,猜到有人会问,你们都写作文了?平时都写了哪些作文啊?


这个真比不了,要看你娃的语文老师了。


我娃的语文老师经验极为丰富,所以平时就有意识地进行写作练习了。当然,也别光羡慕,因为写作文的准备工作,有一些要靠家长的。


比如:有时候娃回家就会汇报,明天写××××,老师让我们提前准备一下。


我就要帮娃选素材(是的,有时候娃选的素材,并不一定适合,或者不好写),接着会给娃说一说怎么写(算是理一个提纲),做一个口头作文练习,然后第二天他在课堂上写,根据老师的评价,或者是誊抄,或者要返回修改后再誊抄。


接着前面的说,复习一遍平时写的作文,如果考试的时候,遇到和写过的习作相近的题目,就可以套用。


我随机示范了一下怎样套用


比如,你写过一篇和×××踢足球的文章,考试的时候,类似于“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我熟悉的一个人”、“愉快的一天”、“特殊的一天”,这样的题目都可以套用写过的踢足球,只需要改改开头结尾,进行点题。


我每天上学、回家,每天都发生很多事,但是和×××踢足球是我印象最深/最高兴的一件事。


我的好朋友有很多,如:×××、×××、×××,但是最好的朋友要数×××了(踢足球的那个人)。


我每天都接触很多人,有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朋友,但我最熟悉的要数×××(踢足球的那个人)了。


我已经8岁了,在我生活的这么多个日子里,大部分时候都很开心,如果要说最愉快/特殊的一天,那还要数×××天(踢足球的那天)。


当然了,说归说,这个要靠长期的练习,这么一说,能不能灵活套用,还要看娃有没有临场应变的能力,真遇到了写过的作文题,能不能想起来。



二、复习阅读


这个我是给娃把所有的单元测验、综合练习、语文练习册上的短文阅读中错的部分复习了一遍。


顺序是先过试卷,一共10张左右,总结一下阅读的常见题型,再过练习册(每一课的练习几乎都有一篇小短文,大约30篇)。


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是先看试卷错题,然后总结的阅读理解题型,这里为了行文需要,我先说一下阅读理解的题型


我让娃自己先说,你发现阅读短文一般都有什么样的题目啊?他说不全的,我补充。


标段、标句子、

选词(近义词、反义词)、

写词(词语搭配、四字词语、AABB式等特殊形式)、

选读音、

根据要求在文中找信息、

选择判断(文中的信息、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问答题、

补充句子

……


我问:那你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哪些?


娃也挺明白,说:补充句子,还有问明白了什么道理这种。


试卷中的阅读短文错题不多,但是的确能暴露出我娃在阅读理解中的弱项。基础的题目、找信息的题目,很少出错,错误集中在深刻理解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上。


比如:


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他答:我知道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


又如:


老乌龟住六楼,电梯坏了,大象帮他吊上来。让填空老乌龟怎么样。

他答:我老了,住六楼不方便了,还是住一楼吧。


还有:

小公鸡种稻子,请朋友们来帮忙,他们都嫌苦不愿意帮他,但是稻子收获以后,小公鸡还送给朋友们。


问:这真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

他答:这真是一只好心好意的小公鸡。


明显可以看出,理解不深,没抓住重点和主题,也不会概括。


那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


没有办法一下就解决。


在复习迎考的时候,我只能叮嘱娃多读几遍,仔细想想,往深了想。


但是这么说,连我自己也觉得挺虚的,这个就是能力问题,要长期练习,才有可能提高,这也是我们后面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三、一点思考


在复习的这个过程中,我还产生了一点思考:


平时真的很重要!比你想象得还要重要。


1.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平时就要学扎实,如果错别字一堆,到复习的时候,就没有时间复习其他的内容。


2.平时娃的各项作业要及时看,错误要当天解决,同时每一个错误都要当时就挖掘原因,彻底解决,然后练几道相似题目,加以巩固。


平时的作业错误,我娃基本都是在学校改完的,回家以后我没有做分析错因、拓展练习,复习的时候一看,大部分错误都是在阅读短文中出现的,如果平时做得再细致一些,会不会好很多呢?


如果像我这样,平时只看孩子是不是改完了、改对了,没有进一步的深挖,也许会让孩子形成一个错误的认知:错题不要紧,改完、改对就行,而不是去思考我为什么错,怎么样才能以后不再错。


要知道,有些时候,孩子改对了,可能是听老师讲、同学讲的,也可能有蒙对的成份,凑巧答对的成份,自己并没有完全理解。而这一点,靠孩子自己是发现不了的,靠老师也不现实,必须要靠家长做一个有心人。

绝对的肺腑之言、血泪教训啊!


3.我发现自己的盲区:

往往做家长的,总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够多了,但实际上还不够。


我们还要再努力!

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亮也光:期末考试前一晚,我这样给孩子复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