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父母需要得体的退出。怎样做到得体?在孩子练习做自己领地主人的时候,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欣赏地注视着孩子,逐步将他自己的意识充满它的领地,这便是得体。
1 搞 清 领 地
就像一个房间住久了,塞满了东西,必须清理才能获得空间。倾听、共情是洞察我们内在空间的工具,就好像要先搞明白房间里都有啥一样。划界限则好像重新规划房间,需打洞钻墙拆台扔东西,让我们获得虚、弱、柔的空间。
人都是在关系中获得成长的,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自己所属领地,然后再重新绘制自己的关系版图。
中国是重视亲情的国度,人们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亲情关系中划清界限、搞明白自己的领地相当不易。这在两件事中可见端倪,一是隔代养育,二是家长陪孩子写作业。
家的放松、安全、温暖,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爸妈所营造的温暖、和谐是孩子获得休憩恢复力量的源头。而孩子需要面对的小朋友的交往,需要完成的各种作业,那属于他的外在世界,是需要他自己去征服和面对的。
2 划 清 界 限
划界限必然带着痛!在下定决心划界限之后,我们自己同样需要时间来矫正行为习惯、适应新的关系模式,需要对自己多些耐心和允许。
划界限最重要的是行动,在已经习惯的亲情关系版图上重新界定边界,重塑关系模式,其中必然会有痛。在倾听、共情中觉察越深,在划界限的时候就越可以稳、准、狠地下手。
任何一段关系在重新划定边界时,心理上都有个重新确认和适应的过程。
孩子需要空间和时间来找到自己的节奏,允许孩子在小的时候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学习节奏是风险值最低的。如果孩子的作业归属权被剥夺的过久,孩子就会越来越丧失把控他的能力。到时候辛苦的是家长,痛苦的是孩子。
修习化界限的好处就在于,我们知道:我的情绪属于我,和别人没有关系;我的心理活动属于我,和别人没有关系;我的想法属于我,和别人没有关系。
3 折 腾 自 己
一个人在生命早期所获得的认知,常常成为今后生活的模板。解读过去的自己,能够清晰看到那个模板,这时候才可能更新模板。
划清界限,才拉开了折腾自己的序幕,因为没有别人可以被迁怒了,没有办法向外找原因呢,因为,自己是一切的源头。
在界限内折腾自己,没地躲没地藏,这个领地里只有你。在这个领地里,没有人和你演对手戏,所有的剧目都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的,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目了然,看明白自己的每个面向,你既是付出方也是接收方,也许你就无法痛快付出也无法痛快接受,因为渠道不畅;你是独立的,也是依赖的,也许你尚未真正独立,也尚未充分依赖他人,因为你还在挣扎………
划界限走不动的时候,好消息是,这个区域里绝对有个“台”,需要你通过倾听、共情把“台”明晰化。在修习画界限时,需要更深地学习倾听和共情,因为划界限的生硬能够带来更多的情绪体验,而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礼物,需要耐心的倾听和共情才能将礼物找出来。
父母们内在最多的“台”就是“我不够好”,尽管每个人情形不同,指向“我不够好”的演绎通道却不尽相同。
这些“台”都是儿时就被筑成的。在育儿中,孩子的行为可以被限制,可以被管教,但是请让孩子内心觉得他足够好。事做错了,不代表人错了,好孩子也会犯错。
在自己的领地里,谁有权利评判我够不够好,当然是我自己啦!在这块领地里,只有我自己!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若安好,便是晴天!
4 允 许 孩 子
如果父母不主动退出孩子的领地,孩子很难把父母从自己的内在空间请出去。但是任何人的内在领地被侵犯、被肢解的七零八碎时,都会很痛苦。成熟的父母不是没有能力掌控孩子,而是能够主动约束自己,凭借接纳力,给孩子腾出一份成长的空间,让孩子习得自己掌握自己。
每个人的内在就像一个家,那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孩子从出生开始逐步建构自己的家,一出生,孩子和母亲是共生的关系,他以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个人。对于小孩子来讲,母亲具有无上的权力,可以随时推门进到孩子的内在,甚至最开始的时候,是小孩子苦苦哀求母亲的留宿和陪伴,这是孩子对母亲无限的信赖。他仰望着母亲,相信母亲会有把握,知道何时该给予自己怎样的支持,知道何时将自己引渡到父亲那里,并和父亲一起给予自己适合的带领和干预。
父母们长期用自己的意志欺凌孩子的领地,现在孩子就有青春期带给自己的力量,在向父母抗争,想要赢取当自己领地主人的权利。孩子表达着自己强烈的愿望:我有选择权,我知道我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
1 学会为孩子做主,保护孩子的领地边界。
2 协助孩子认识并确定自己的领地边界。
3 在孩子练习做自己领地主人时,守在一旁陪伴和支持孩子。
4 欣赏地注视着孩子,逐步将自己的意识充满他领地的空间。
5 带孩子认识他更大的领地边界。
青春期是十八岁前最后一次生命力的冲刺,催动孩子在内心走向成人,拥有自我,拥有自我的人就是能够将意识充满自己内在领地的人。
陪伴着孩子经历他0~18岁的成长过程,时时带着这份觉察:他的领地在哪里?他是否被赋予了足够的空间去将他的意识充满他的领地?如此不断的叩问自己,我们的“虚”空便越来越大,接纳力也越来越强了!
以上内容来自海文颖老师的《接纳力》
中国人讲究孝道,是乎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话。妈妈说:“我都是为你好,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爸爸说:“我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奶奶说:“好东西都留给你吃都可以,但你得听话呀!”尤其是在别人眼里的好孩子,都应该是“听话”、“懂事”的孩子。 我也曾在这个坑里蹲了很多年,以孩子听话,成绩好为荣。一直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需要大人帮他安排,帮他引导。努力做一个好妈妈,生怕儿子因为我的不努力而影响他的成长。
终于有一天孩子不再听话,这是他们内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在青春期的推动下,“我要做自己”,这个强烈的渴望促使他们去跟父母反抗,争取做自己领地的主人。
当我再也没有能力管教孩子的时候,才痛苦的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没动力,没兴趣,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也不知道,活着和学习的意义,儿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原来这么多年,我所谓的引导、管教都是无用的。
尹老师说:“孩子生本具足,做父母的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爱和自由,他们在自己内在动力的驱动下,都能够成长得很好。”而我却用自己有限的认知和规条,去试图让孩子长成我喜欢的样子。
当我在群里吐槽,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作业,不听管教的时候。草莓妈妈说的:“还政于民”,简单的4个字,却给我的心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此才开始反思,对儿子的事,我是不是管太多了?在后来的学习中,我逐渐分清,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心里却仍不敢放手。
从知道到做到这个过程,一次次的反复,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恐惧。在放手、放任和放纵中分不清界限,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是给孩子爱和自由。怕放手了就是放任,什么都不管,怕自己的无条件满足,成为一种放纵。终于我明白了,放任是因为失望而放弃;放手却带着对孩子的爱和信任,给他自由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