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改变公式,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人是在自我实现的驱动下不断成长与发展。不讨论这个观点是否过于乐观,他至少愿意去相信,人是希望自己有所进步的。这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这五个层次,只是不同阶段需要实现的层次不同罢了。

前几年很火的一个词,叫“舒适区”。大力鼓吹人们需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在舒适区呆得久了就容易停止进步。如果在职场中,一旦停止进步,就很有可能被他人所取代,失去工作机会。可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够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去进步,有些人有这个年头、却止步于“想一想”呢?

我刚开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我学习了贝壳哈德改变公式。

2019年在工作的时候,本来想寻找一些比较厉害的领导力课程——寻常的领导力理论,我总是感觉要真正改变领导力水平非常困难,就在网上使劲找更深一层的课程,很意外刷到了“教练技术”这类课程。在花了100元听了周末的公益宣讲课之后,纠结了三两个月,就付费报名了前两个模块,深入感受一下。

没想到在第二模块,意外听到了一个理论,叫做“改变公式”:D*V*FS>RC。这个公式最开始是贝壳哈德在研究组织变革的时候提出来的。教练课程的研发者,发现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个体的自我变革——也就是常说的走出舒适区。

D(dissatisfaction):是对自己体验的目前状态/情况有所不满;

V(vision):是对一种期望的未来状态和可能发生什么所抱的愿景;

FS(First Step):对于迈向愿景的第一步进行澄清和确定可能性;

RC(Resistance to Change):对目前改变的抗拒力;

以上三者的合力必须比目前对改变的抗拒力要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左边三个因素,是相乘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素如果为0,或者数字/强度(我们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即可)不高的话,最终结果很可能会低于右边的阻力(RC)。

这个公式让我非常振奋,联想到了过去自己曾经试图改变的很多事情,以及观察身边人的自我突破的案例。成功的案例,要知道成功在哪里,才有往后更多的成功;失败的案例,要知道失败在哪里,才有往后避雷的措施。


图片来自Pixabay

【1】减肥失败的原因:没有不满意

我在一个商科院校里念书,男女比例平均为7:3。在艺术、人文类学院,男女比例甚至比这个数据更夸张。大学里见到很多天生美丽、身材姣好的女生,常常引得我们这种普通女孩的羡慕。于是突然在某一天,我也决定要变漂亮一点;而变漂亮的前提,我首先锁定了身材。决定通过跑步来改变我的身材。

有一天正穿好鞋子,忽然发现下雨了。于是特别开心:啊,终于不用去跑步了,不如今天就休息一天吧!(内心窃喜)

等到第二天天晴的时候,想到昨天没去跑步呆在寝室里多么舒服,于是又想着:反正我体重也还好,属于正常范围的,要不就算了……内心挣扎着挣扎着,就夜深了。一想到夜深了出去跑步不安全,更加心安理得,于是第二天,照旧没有出去……

就这样一天天的,减肥计划以失败告终!

工作之后,对身材要求的醒悟来自于团建活动的照片。每当看到那些瘦瘦的女生上镜好看的样子,就会感叹:啊,如果我当时坚持下来,说不定也会是这样!于是痛定思痛,在微薄的收入里拿出来两千多,办了一张公司楼下健身房的年卡。为了督促自己常去,还买了昂贵的运动套装和运动鞋。

终于开启了每周3天固定去健身房的日子。

然而,放弃总是来的那么快。

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还是挺多的,加班是常态。常常工作着就到七八点了。人到晚上意志力就会薄弱,情感战胜理智是常有的事情。就这时候会在内心纠结:今天好累啊,好想吃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要么就不去运动了吧,早点回家休息一下,不然累累的回去,明天上班没精神了……

放弃的理由可太多了!并且总是胜利!

于是在健身卡用了大概2个月左右,我就彻底不去了。是的,彻底!健身房可就在公司楼下诶!

于是,工作后的减肥,以高昂的金钱投入、几无成效的结果,告终!

我后来分析过失败的原因,是在这个D上面。就是我对我身材现状的不满意,其实没有那么强烈。大多数时候我是认可的、接受的。所以这个不满意,也只是在看到身材好的女子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下,大部分时候,是不存在的。看到这儿的朋友,如果你也减肥失败,不妨想一想,你是这个原因吗?是不是嘴上说着要变瘦,实际上对于自己的身材,是接纳的。

图片来自Pixabay

【2】愿景画面清晰,强化vision

公司曾经给我们安排过一次培训,叫做“思维变革”。其实这门课,最核心的就是教会大家“做梦”。老师讲的很简单,你若脑子里没有自己想要做的那件事情、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的具体愿景蓝图,大概率不会成功,或者没那么成功。这幅蓝图要清晰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闭上眼睛,就那副画面,像电影似的一遍遍播放。这个蓝图力量非常强大,你每天都看,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愿力会越来越强,最终驱使自己不断寻求解决办法、每天都动力满满去做事情,直至成功。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盘鹰。草原上的人们都知道这个活动,盘鹰。就类似于一只风筝,会盘鹰的人,拉着这只鹰一起共舞,轻飘飘的,非常有美感。老师是内蒙人,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就去请教老师傅。基本技巧都知晓以后,下一步就是不断练习,并告诉我们老师,一般人得练习好几个月才能学会。结果老师半个月就学会了!

那老师是怎么操作的呢?

知晓了基本技巧以后,老师就看那些盘鹰大师现场盘,去记住那个画面,然后慢慢开始想象自己就是大师在那儿盘。就连续几天,老师都是用脑子想象在盘鹰,一遍又一遍。终于这个画面过程非常得清晰,就好像真的一样。老师开始不断去模仿自己脑子里的动作,就真的奇迹发生了,短短半个月就学会了!

图片来自Pixabay

【3】想再多不如迈出第一步

我在去年7月份就注册了一个公众号,那个时候就想着,工作这么多年了,总想找个地方沉淀一下过往经验,分享给别人也是一件好事。还把这个事情在教练课上去练习了,什么都想好了,美滋滋的。课程一结束,回到工作状态,一想到下班后还要写文章,浑身都在抗拒。就一直放着没有用起来。

今年大概4月份的时候,收到了微信官方的通知:再不登录这个账号,就要被冻结了。看到这个消息,我倒吸一口凉气。赶紧先登录了,把公众号保住。这个消息也促使我重新思考这件事情。所以在6月份开始,没那么忙的时候,终于开始酝酿写文章了。学习怎么写作、第一篇写什么、运营公众号的经验学习等,终于走在了实现这个小梦想的路上!

图片来自Pixabay

【4】人的天生惰性:改变的阻力

不管是组织上的改变还是个人改变,都违背了人的天性——我相信人天性是懒惰的,不愿意改变的,因循守旧、按照老办法、老思路做事情,是动物本能,这样最省力。所以不管人处在什么阶段,做出改变的这个阻力,是一种本能的存在。并且容易受到鼓舞:就是你一寻找到可以不改变的理由,它就变得更强大,以至于靠理性和意志力无法单纯去说服,即便说服了,心里也是不开心的。

既然这个无法轻易改变,那就依靠左边的三项,让他们共同作用,使得这股力量与本能阻力相抗衡,最终胜出。

教练领域里还有一句话,送给大家: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放到我们自我成长这个主题方向上,正是印证了罗杰斯的那句话啊:人们最终都是趋向于自我实现的,自我实现意味着要自我变革,改变自然不可避免。

今天不改变,明天不改变,总有一天,环境会逼着你不得不改变。与其那样,还不如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早日自我变革成功,享受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改变公式,在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