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医扁鹊究竟是一个真的神医,还是炒作的?


扁鹊,春秋战国时的神医一枚,出生年月不详,据说活了两百多岁。关于他的传说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上古黄帝时就存在的神医,有的说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我们所能从史书上了解的必然不会是最真实的扁鹊,但这就是历史,正因为扑朔迷离而变得精彩。没有哪个朝代的思想文化有春秋时那般包容,那时百家争鸣,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故事,更不会因此而遭受非议和谴责。君臣之间相敬如宾,相互成就,朝堂议事,亦是席地而坐,而不是后来的动不动就跪着,更不是伴君如伴虎。医者仁心,行医之人当有道心,当医术高明,心怀天下,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或许扁鹊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记得曾有一人,亦或是一群人,前仆后继,为救世人,苦寻良方,开中医之先河。


《韩非子》中有一篇文章叫《扁鹊见蔡桓公》,曾入选过中小学课本。这里的蔡桓公并非蔡国国君,而是指齐国的国君田午,因他将国都迁去了蔡地,故称为蔡桓公。


史书中记载:


扁鹊见蔡桓公,站有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如下:


有一天扁鹊见到了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便对蔡桓公说:“大王,您的皮肤上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会更严重的。”

蔡桓公说:“我没有病,你才有病呢。”

扁鹊走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公说:“大王,您已经病到肌肉里了,如果再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的。”

蔡桓公毫不理会,待扁鹊走后,蔡桓公很不高兴,心想这人怕不是有病吧。


十天之后,扁鹊再去拜见蔡桓公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了,再不医治的话,您就没救了,”蔡桓公又不理他。扁鹊走后,蔡桓公很生气。


时间又过去了十天,这一次扁鹊看到了蔡桓公没有劝他治病,而是转身就跑。这让蔡桓公感到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派人去问扁鹊:“为什么见到寡人就跑?”扁鹊回答道:“病在皮肤是烫熨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熬汤药所能达到的;可病到了骨髓里那就是司命所管的事了。现在桓公的病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也无能为力了。”


五天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便派人去找扁鹊,可此时的扁鹊早已经逃去秦国了。后来蔡桓公就这样病死了。


扁鹊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有没有一种可能蔡桓公是被扁鹊吓死的。


扁鹊不断地告诉蔡桓公有病,而且会越来越严重的。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蔡桓公明明好好的,又怎会相信自己有病呢?然而扁鹊却不断地提醒蔡桓公有病,正是这样消极的心理暗示给了蔡桓公最为致命的一击。


扁鹊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太多的疑云,他的那些事迹的是真的还是炒作的,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编著的《难经》成为古代医学十分重要的著作,他所开创的中医诊断法——望、闻、问、切,代代相传,为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何为望闻问切?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扁鹊的故事,亦虚亦实,充满争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古神医扁鹊究竟是一个真的神医,还是炒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