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4个特质,才会成为孩子喜欢的科普书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愿望,所以,孩子遇见新事物必然会欣然前往,但,孩子听说要读科普书,就本能拒绝,这一定是选书上出了问题,使孩子形成了不愉快的阅读初体验。

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必须选择孩子一定喜欢的科普书,什么样的书才具备这样的特质呢?

英国绘本作者萨姆·鲍顿的《你好,恐龙》就是一本孩见孩爱的书,它在互动中,带孩子了解了伶盗龙等10种恐龙的身体奥秘和本领,让孩子忍不住要求“再来一遍”。

以孩子的心爱之物入书

和孩子们长期相处中,我们发现孩子“爱屋及乌”,比如说,孩子喜欢小兔子,那么,她会喜欢吃小兔子爱吃的萝卜,爱学小兔子的歌谣,也爱有关小兔子的书。

不管哪个孩子,只要谈到恐龙这种远古生物,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你好,恐龙先生》就是展示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动物的书,当然,它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的目光。

以友好的态度互动交流

6岁以前的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非常短,也很容易被打扰,即使是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孩子,所以,阅读中的互动就极为重要了。

《你好,恐龙先生》用指引性的语言和孩子互动,比如,

书中一开始就是“欢迎来到恐龙时代”,这种友好的打招呼,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一下子把孩子拉进了书中,成为书中的一个角色,模仿孩子们的语言和动作,去和恐龙“互动”——打个招呼“你好”;观察恐龙的牙齿……这不就是孩子心中的“梦想”吗?

另外,在我们的每页书中还有小小的翻页,比如,

在伶盗龙后面的小翻页下,出现了一只火鸡,还配有“咯咯哒”这种象声词,孩子一下子被完全吸引了,再配上文字介绍,伶盗龙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活起来。

这种翻页充分满足孩子“抠一抠,翻一翻”这种动手的需要,又有一种“寻宝”的惊奇,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

以类比的方式使事物形象化

孩子对事物的认知都是具像化的,如果你说:宝宝,你去拿那根1.1米的棍子。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但,如果你说,宝宝,你去拿那根和你一样高的棍子。他很快就从5根左右的棍子中,拿出你拿要的那根棍子递给你。

在科普书中,我们常常见到“1.1米的棍子”,这种成人化的视角使孩子很疑惑不解,所以,很多孩子不喜欢科普书。

而《你好,恐龙先生》抓住孩子具像化思维的特点,把恐龙这一主角的身体换算为孩子熟知的事物,比如,

“它(梁龙)有两辆公共汽车那么长”,孩子就会搜索“公共汽车”的记忆,或者再次遇到公共汽车后,建立起两者的连接,也就形成了对梁龙身长的清晰可视化的认识。

再比如,

说到成年剑龙的重量时,它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孩子清晰得知道它的重量和一辆小型挖掘机一样重,挖掘机又是孩子最爱最熟悉的工程车之一,这种相似联系和喜欢迁移,让孩子对成年剑龙的了解更深刻了。

科普书能不能得到孩子的宠爱,还有重要的一点,配图,孩子是否喜欢。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艾瑞·卡尔和宫西达也,对,它的配图就像这两位绘本大家一样能抓住孩子的心,看似随意,却独具匠心;好象简单,但是别具风味,将水彩、拓印、拼贴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得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促使孩子去模仿去实践去创造,这不正好契合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目标“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吗?

《你好,恐龙先生》虽然只是一本动物认知科普书,但它给孩子的是一个可以任意玩耍的恐龙乐园,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玩耍,学习恐龙的身体奥秘和本领。这样的科普书,才是孩子喜欢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这4个特质,才会成为孩子喜欢的科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