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节奏,不值得为他人打破

有人星夜赶考,有人辞乡归故里。每一个星月交替的夜幕下,都市里钢筋水泥的灰色森林中,总有各式悲欢离合在此谢幕或上演。

当回头看自己的生活,走来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被谁追赶的仓促之中,匆匆踩下的脚印。

方向踟蹰,凌乱不堪。

可怕的是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家庭所带来的压力呈现指数增长。在被焦虑包围的每一天中,人生的节奏逐渐被完全打破。



(1)焦虑

焦虑的情绪来自对无法掌握食物的不安与忧患,这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经历,甚至会贯穿在我们的一生之中。

轻度的焦虑可以成为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如果日日不可自拔地沉浸于焦虑中,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还会埋葬无数可能。

面对焦虑,第一步非常简单却也是最难的:承认差距的客观存在。停止与他人的比较,可以省略掉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烦恼。

在学校时,跟同学比成绩不能输;中学时,焦虑能否考进重点高中,找到好大学的敲门砖。到了大学开始焦虑即将面临的毕业,想要要快点找名校实习,找了工作却在担心是不是会被别人比下去。

到了适婚年龄便开始忧虑,周围人都已经有房有车,甚至开始筹划买二套房。再一刷朋友圈,已经结婚的朋友每天在晒着娃。

你感觉焦虑,又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孤独感。好像一切都在告诉你,你来得太晚。

然而,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节奏。有人没上高中就进了社会打拼,有了念了硕士还再考虑博士。

有人早早地在大学校园里就找到了真爱,而很多人要经历几多挫折才圆满了灵魂的另一半。

很多事情都并不能以人的“希望”为转移,什么时候能够以平常心承认差距的存在,并不羞于承认,也许此时才可以从百分之九十九的“为什么”,“凭什么”之中解放出来。



(2)无用功

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便是行动,去做潜意识里一直在逃避的事。

尝试着走出自己心理的安全区,行动了才有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机会。直到有一天,会发现曾经的焦虑源泉已经成为自己舒适安全区。

同时,直面焦虑的行动并不单指去做自己害怕,不愿意面对事情。当在感到疲惫,想要放弃时,尝试开拓新的兴趣,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看似好像在做毫无关联的无用功,却可能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找到一件自己感兴趣,能够全身心投入的爱好时,人可以从中体会从零开始到小有所成的成就感,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时间。

最近十分沉迷于水彩画,当我沉浸于画画时,可以一个下午离不开书桌。这个过程,能感受到的只有笔尖的力度,思考的只有“下一步”,而不是已经无法挽回的落笔。

并不是每一件算的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一件有意义的事,都能被算出来。



(3)标签

随波逐流似乎成了一种风头,当被裹挟在其中,你需要做的是按一下时间的暂停键,低下头看一看自己身上,被贴了多少的标签。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周围人总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试图同化我们的价值观。

作为女生,我听到过很多不同的声音,有赞美,有批评。接收到很多好意,也感受过毫无缘由的恶意。

小时候,他们跟你说女生成绩不用太好;在你解不出数学题时,他们说,女生就是不擅长理科;当你英语与语文获得高分时,他们说果然女生只擅长文科。

长大后,当你远赴他乡求学,他们说比起什么重点大学,女生应该陪在父母身边;当你被保研,继续深造,他们又热心地告诉你,还是早点找个对象吧,年龄大了就没得挑了。

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没能做到什么,有人可以找到各种理由,轻描淡写略过你为之付出的努力,理所当然地忽视你曾有过的痛苦挣扎。而在无意识地迎合他人之中,日复一日,渐渐被焦虑束缚的,只有自己。

而当有一天我试着抛弃别人的眼光,我发现困扰过自己绝大部分的焦虑都迎面而解。生活的主语永远是自己。而人生也不是标尺,上面的每个年龄之下,没有所谓“应该”的刻度。

没有法律规定你在三十前必须要结婚,也没有人规定,过了四十之后你就没有追寻幸福的权力。人可以在任何年龄开始自己想做的事情。

忘记那些被贴到你身上的标签吧。

你人生的节奏,不值得为他人打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人生节奏,不值得为他人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