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摇叶响知鹿过”——锤炼“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草摇叶响知鹿过”——锤炼“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恒生资管集团  副总裁    何伏

见微知著,作为中华民族面对风险的重要精神财富和应对能力,屡见于前贤典籍:

《鬼谷子·反应》中提到“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辨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韩非子·说林上》认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东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说,“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先贤们如此反复强调见微知著,是基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见微知著是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价值选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面对各种挑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生存智慧。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和坎坷,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总结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经验。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周易》,其作者就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不仅要自强不息,而且要如临危境,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才能避免危机。

《周易》的卦爻辞处处都提醒人们在身处顺境时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身处逆境时要谨慎戒惧、守正自强,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孔子云“忧道不忧贫”,清晰地指出,真正的忧患是如何坚守心中的道德准则,是如何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物质状况;

范仲淹倡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始终是以天下为己任;

《左传》中充满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同样是从国之大局展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时刻充满着忧患意识,这不是消极悲观,更不是灰心丧气,而是要时刻洞悉国家和世界大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

忧患在先,才会见微知著,才能准备在心,也才能成竹在心。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敏锐,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保持高度警惕,充分估计困难和风险,毫不自满、毫不松懈,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微探究就是能从细微处发现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仔细揣摩熟透”后得到以简驭繁的结论。

见微知著,即通过细节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世间万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联系的,蝴蝶效应处处都存在。

见微知著,是从事情的苗头,就能清晰预判其实质,了解其发展趋势,从而确立自己的战略目标,以保证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工作起来才能纵横捭阖,张弛有度,举重若轻,也才能防患于未然,化解矛盾于无形。

见微知著,不是未卜先知,更不是碰运气,它需要高度的智慧与洞察力。

见微知著是一种能力,要求能够通过细微的变化分析研判事物发展的趋势性、规律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做到见微知著,就要对工作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就要对所处的环境有准确的判断,就要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全面的把握。

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出准确预判,未雨绸缪,制定相应预案,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多时候,从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可以折射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识人、识事,固然应从大处着眼,但切不可忽视细节。正可谓:细枝末节,时见闪光之点;点滴毫末,总有端倪可现。

比如在明末的时候,明将洪承畴被皇太极所俘,皇太极想收其进麾下,但是洪承畴誓死不降。皇太极每日派10多个美女陪伴,也没效果。

皇太极无计可施,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土、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

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燕泥,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

皇太极接受范文程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最后终于使洪承畴为自己所用。

其间最为神奇的就是范文程对于洪承畴的观察。当他发现洪承畴一次次掸掉衣服上的尘土时,就对洪承畴不会求死作出了判断。这个判断让后人称奇,因为事情的发展已经验证了判断的正确性。

鬼谷子说:“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意思是无论是动作、言说还是沉默以及为探测实情而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都要事先设计,确定基本法则。

苏洵的《辨奸论》指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只有理性和冷静才能真正见微知著。这的确是至理名言,喧嚣、急躁和冒进,是无法做到见微知著的,只有冷静和理性地对待各种问题和矛盾,才可能产生精准的判断和有效的行动。

韩非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处事故隐患。

深刻揭示了所有事故都经历一个从隐患苗头到征兆变化的规律。必须心存忧患,把各项工作想在先、谋在前、抓在细,才能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

说到肿瘤,我们都很害怕,其中,预防和提早发现是最重要的步骤。

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多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熬夜、大吃大喝,更应避免过多摄入烟酒。

很多癌症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因此要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因此,战胜肿瘤一定要从小事抓起,做好预防工作。

谋事如下棋,“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棋,低者只能看两三步”。

如果只满足于做好当前,还远远不够。要历史地、动态地、辩证地看问题,把当前的工作放到历史的长河中考量,放到动态的环境中衡量,放到与其他工作相互作用中掂量。

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风险面前不惊慌,在挑战面前不畏惧,战胜一个个困难,赢得一次次挑战。

鬼谷子说:“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意思是我们需要心平气和、摒弃个人情绪去听取别人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去辨别事物性质。

心境静穆,是人之性情的一种状态,是思考问题的前提,没有恬静的心态,是不可能认识问题并将问题思考清楚的。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非宁静无以致远”,即不能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这就更突显“静”的重要性了。

牛顿一个人坐在苹果树下,被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住头,仔细思索后以小见大,发现万有引力。阿基米德独自洗澡时观察到盆中溢出的水,经过思考研究后得出了浮力定律。

而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子在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里学习,在客流量大、吵吵闹闹的环境中肯定无法高效思考问题。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能力。

相反,如果我们总是被外界的各种诱惑弄得魂不守舍,被各方面的利益牵扯得心神不宁,这样对事物怎么可能有准确的思考和判断呢?又怎么能分得清是非曲直呢?

因此,保持客观冷静,是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重要前提条件。所谓“静观风云”,也正寄于此理。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和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思考和对待。

比如在活动表彰名单中没有自己时,平心静气地想想自身条件,客观地与他人比长短,可能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公平。

诸如此类,恕不枚举,归结起来,就是只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冷静的情绪,就能举重若轻地处理好各种问题。

面对纷扰的世事,保持一份淡然,持有一份笃信,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活出境界。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淡然的心态,看淡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宠辱不惊,走过人生的峰与谷。

能明察秋毫的人往往目光敏锐,善于从细节处分析全局,通过表象探究到事物本质。

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雨、风暴,要想在处处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风破浪,航行到胜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一败涂地。

日常生活中,培育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居安思危的前瞻性、明察秋毫的预见性和防患未然的主动性至关重要。

见微知著,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既需要深刻认识,也需要全面把握;既需要立足当前,又需要着眼长远,处理好事、时、势的关系。

唯有锤炼“见微知著”的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才能在胜利诱惑面前始终清醒,在急难险重面前勇于冲锋,在风险挑战面前从容不迫,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所以,要始终涵养忧患意识,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在安稳的环境中消磨“战斗力”。

2019年12月30日  于香港维多利亚港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摇叶响知鹿过”——锤炼“见微知著”的预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