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的节目,我们要从一个人讲起,这个人,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而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圣贤中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当然啦,他的身份可不止思想家,他还是军事家、教育学家等等,一辈子也干了不少大事。这个人,就是明朝的王阳明。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提到他的名字,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特别是这几年,关于他的研究还有各种话题也是越来越多。随便举几个例子,往高的说,这几年,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和讲话中,都提到了王阳明,肯定了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你看,官方都给出了最大的肯定。

再说另外一方面,这几年关于王阳明的书,也是越来越多,有的是记录他的人物生平,有的是讲解他的心学,甚至有的讲明朝历史的书和电影,都会去蹭一蹭他这个大IP。并且,我记得前几年大街上卖书的贩子,就是那种不在书店里卖书,而是摆个地摊、推个小三轮车卖书的商贩,在他们兜售的各种不是从正规出版社里弄出来的书里,最好卖的一般都是名人传记和类似于名人传记的名人故事啊、名人名言啊。而在这个范围里面,最火的两个人,一个,是曾国藩,另外一个,就是今天要讲的王阳明。所以我说啊,这个人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那为什么我要说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呢?这个“陌生人”,究竟陌生在哪里呢?很简单,对于这个人,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叫什么,而不知道他干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纵向对比一下,你看中国古代其他的先贤,或者是那些鸿学硕儒,给人的感觉就不是这样,一般人都是不仅知道他的名字,还知道他干了什么,即使不知道干了什么,也知道他说了什么。我们挨个数,比如孔子,都知道吧?不仅知道这个人,还知道他说了什么,你看《论语》里面都写了嘛,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什么“巧言令色,鲜矣仁”什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甚至很多女性愤愤不平,说这个孔子是“直男癌”,为什么呢?因为他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你看,这不是歧视女性吗?

再比如说孟子,这个人我们也知道,还知道他讲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那套流传千年的鸡汤。人们不仅知道他,还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他妈妈,为了让孟子在小时候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不停地搬家,最终选在了一所学堂旁边,然后定居下来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人买学区房。

那不说那么久远了,我们把历史的时针往后拨一千年,比如朱熹,宋朝的大学者,这个人我们都知道。而且中学还学过他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学过他的诗,很多人还从各种段子和野史里面得知,说这个朱熹,其实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把自己儿媳妇的肚子,给搞大了。

当然,今天我在这里声明一句,这种事情,正史上是没有记载的,都是流传,很有可能是别人造谣的。再比如曾国藩这个人,就是在地摊书籍中,和王阳明并驾齐驱的这个大人物。他做过的很多事情,他的一生,哪怕你不能给他串联起来,但是可以列举一些片段,比如操办湘军,剿灭太平天国,而且杀人不眨眼,人称“曾剃头”,兴办洋务,举荐李鸿章还有左宗棠等人,而且还写了一本《曾国藩家书》,堪称家庭亲子教育的教科书。


可能真的是,唯独这个王阳明,大多数人的态度,都是:知道你是谁,听说你很厉害,但是不知道你干了什么?有多厉害。可能吧,王阳明这个人,没有那种当“网红”的体质,这里面的原因也有很多了,比如同样是做学问,王阳明的做的学问叫做“心学”,我们后面会解释这是个啥。心学很厉害,但是呢,又不像儒学、佛学、道学这样一些学派,给人很直观的印象,所以很多人即使知道有“心学”,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个啥;再比如,王阳明出生的时代,是在明朝,不是在春秋时期,不是在学术界公认的那个“轴心时代”,所以“天时”这个优势,他也是没有的。

第三呢,他的争议性也不够。你看道德标兵的知名度,往往都是毁誉参半的人。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曾国藩这个人,在这个时代,我们对他就算说不上无比推崇,但也是赞赏不断啊,什么结硬寨,打呆仗、什么洋务运动,甚至说他资质平平,完全是靠后天努力才有的一切,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可不一直是这样。

最典型的,就是孙中山,当年辛亥革命的时候,你知道是他如何评价曾国藩的吗——他说这人是民族叛徒,满清政府的走狗,那是竭尽湘江之水都洗不干净他的罪恶。但是王阳明在历史上,像这么严重的负面评价几乎是没有的,倒也不是说没有人说他不好,只是没这么严重,而且说他不好的人,名气还没有他大,那谁会在意呢?

第四点呢,就是王阳明这个人,没什么花边新闻,或者直接一点,基本没有绯闻。你像孔子,那么伟大光荣正确的一代伟人,据说还和一个叫南子的贵妇人,有着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再比如刚才说的朱熹,被谣传和儿媳妇关系不清楚。但是王阳明呢,这种故事,也只是有一个很小的,据说是他和一个不知名的女子,关系比较暧昧,仅此而已。而且这个女子是谁,不知道,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拿着一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上不了头条的。那你说,王阳明这个人,是不是徒有虚名呢?是不是没那么厉害,只是被炒作起来的呢?

真不是,王阳明这个人,是真的厉害。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古代,圣人,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曾国藩,那半个,就是曾国藩,孔子和王阳明,都是算一整个圣人。评判的标准,是三个:立德、立功、立言,俗称“三不朽”。如果你翻看历史书,查阅王阳明的一生,他绝对符合这个标准。当然,我在这里说,大家不一定相信,那就给大家举一些例子,看看历史上,那些大人物是如何评价王阳明的,哪些名人,又是王阳明的粉丝和迷弟。

【吸粉无数】

先说上个世纪的,近代史上,两大风云人物,我们的毛主席还有对方的蒋介石,两个人,都是王阳明的粉丝,都深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毛主席就说过: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馀子。至于蒋介石呢,那更是把王阳明崇拜的不得了,不光自己学,还让儿子蒋经国多看,当然多说一句,蒋介石的学习能力还是差点意思,估计学得也不是很好。再往前推,清朝的曾国藩,那也是王阳明的粉丝。

不光如此,王阳明这个人,属于墙内开花不仅墙内香,墙外更是香。啥意思呢?就是他的思想他的理论,远渡重洋,还影响了很多外国人,特别是影响了很多日本人,什么东乡平八郎、什么西乡隆盛,包括现在的稻盛和夫,那对王阳明,真是俯首帖耳,顶底膜拜。

而且,你不要以为,这些人佩服王阳明只是佩服他的学术造诣和独特的思想,王阳明这个人的身份,除了思想家、教育学家,还有一个,是军事家。就是说,这个人啊,指挥部队打仗,也很厉害。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知识分子,别看他们满腹经纶,其实他们中的人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极差,一腔热血,但是却无法把现实的问题一个一个解都决掉。在军事这方面,那就更明显了,怎么指挥部队,怎么后勤供应,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撤退,是正面进攻还是包抄迂回,啥也不懂,圣贤之书,他们是读过的,忠君爱国的心,也是有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这就和那个《射雕英雄传》里面,江南七怪的老大,也就是郭靖的大师傅——飞天蝙蝠柯镇恶,老爷子那真是一身正气啊, 一个青铜玩家,面对欧阳锋这种钻石对手,一点也不怕,也敢怒斥对方:狗贼,拿命来!然后没过两个回合,就被干翻在地,然后脖子一伸,怒吼一声:要杀就杀,我也不怕。中国自宋朝以后,士大夫就是这样子,除了打嘴炮,什么都不会。

有句话,叫做“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反正敌人来了,外寇入侵,他们呢,上吊的上吊,自刎的自刎,只要一殉葬,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名,就不会丢失,但是有什么用呢?但王阳明就不一样,他这一生,那可是有实实在在的军功的,什么在江西平乱啊、在西南地区平乱啊,这种经历不少啊。当然,这里面最辉煌、最传奇的,就是在明朝正德13年,也就是公元1518年,带兵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王阳明此时官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书记。要知道,他可不是什么行伍出生,这个时候也不是什么武将,更不会什么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这种绝世武功,但是他就能组织一帮义军,仅用35天,就把宁王的叛乱给平息了,非常了不起。这里多说一句,这个倒霉的宁王,可能不少书友,不知道他是谁。确实,这个宁王朱宸濠,在历史上没什么太大的名气,他干的动静最大的事情,就是造反,然后被王阳明剿灭。但是这个人,在影视上,留下了不少形象。最典型的,那就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面,那个没事总喜欢带着夺命书生来华府闹事的王爷,就是这个人,后来造反然后被干掉了。

【天生奇葩】

听到这里,相信有不少书友就会问了,这个王阳明,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他是天生骨骼惊奇、天纵英才,还是后天孜孜不倦努力,最终功成名就的呢?他的成长之路,有哪些传奇故事呢?是否也遇到一些大人物,对他有所指点呢?别急,马上为你揭晓。

王阳明的出身,实话实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他是在一个知识分子士大夫家庭里长大,从小不愁吃不愁穿,而且学习氛围还很好。他的爸爸,叫王华,在王阳明十岁那年,赴京赶考,然后高中状元。这个虎父无犬子,按道理说,状元的儿子,一般都很聪明,都是尖子生。但是小王阳明,表现比较奇怪,直到五岁,都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但是看他平时表现呢,这孩子既不像聋哑人,更不像傻子,所以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在五岁的一天,有个和尚路过他们家,摸了摸孩子的脑袋,说了句:好个小儿,可惜道破了。然后就走了。家里先开始不知道啥意思,后来一想,干脆,改个名字,注意啊,王阳明之前,不叫王阳明,叫王云,云朵的云,现在改名了,叫王守仁,守仁是他的名字,阳明是号。改完名字之后,孩子马上就开口说话了,而且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光日常用语全部会,还把“四书五经”中的好多名人名言全部背了出来。别人问他在哪学的,怎么会这些?小王阳明就说:以前我虽然不说话,但是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我都暗暗记下了。

以上这个故事呢,其实啊,真实性有待考证,毕竟名人嘛,后人在记录生平经历时,或多或少都会加一些玄幻色彩。那行,不说这个,枪枪再给你分享一些史书上有记载,而且可信度也比较高的故事。

我们都说伟人啊,从小到大,都表现得特立独行,别的孩子向右走,他就要向左走。这一点,在王阳明身上,那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很小的时候,王阳明的老师,给他做思想教育工作,结果王阳明不想听,反而反问一句:老师,你觉得人这一辈子,什么事情,才是天下第一等事?老师一听这话,觉得有点意思,就回答说:那当然是状元高中,这样不就可以光耀门楣了吗?这不就是第一等事情吗?但是王阳明摇了摇头,说:没意思,高中状元时时有,千百年来又不是就那么一两次,所以算不得第一等事情。那老师又问了:依你看,什么才是第一等事呢?


此时的王阳明,给出了一个非常符合他的人设的回答:唯有圣贤,方是第一。要知道,当时王阳明在他们班上,不是什么五讲四美的三好学生,也不是什么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天天调皮捣蛋,让大人头疼死了。但是此时,竟然说要当圣贤。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王阳明的爸爸王华,对于儿子的这个想法,都感到很无语表示“呵呵”。这个行为呢,放在王阳明身上,不能说幼稚或者异想天开,如果要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中二”这个概念。青少年时期,王阳明真的把这种“中二”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政治环境不好,社会还有动乱,很多地方都有土匪,王阳明一想,不能这样,我是圣贤啊,我得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所以他去找他爸爸,说准备和同学们联名上书,请求从军,还夸下海口,说只要给他一万人,就可以“削平草寇,以靖海内”,就好比,现在网上很多键盘侠,天天叫嚣着“给我三千城管,收复钓鱼岛”这种话,所以当时王阳明爸爸面对孩子的这种言语,觉得他有病,骂了一顿就不管了。听到这里,可能不少书友问了,合着王阳明从小就是个精神病啊?除了吹牛和YY,啥也不干?不是这样的,注意我刚才对王阳明的定义,不是“幼稚”,而是“中二”。区别在哪呢?区别就在于,后者哪怕是YY,那也是利国利民的正确方向,并且,不光会想,还要付出行动,还要不断为了这个看起来实现不了的梦想而提高自己、而奋斗。那王阳明有这么干吗?还真有,首先,王阳明在十五岁的时候,一个人出门远行,你以为他去游山玩水,寻找诗和远方?不是的,人家是去考察民俗民情,凭吊古战场,然后一边考察,一边想军事对策,你看,这就和传统的只会在书房里背书的腐儒不一样吧。多说一句,四百年后,有一个年轻人,也是在学生年代,也是在放假的时候出门远行,也是为了考察当时的中国民情,那真是用双脚做调研,思考国家将来要怎么走,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看,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出去旅行,和我们普通人都不一样。再说回王阳明,除了做实际考察,他还从小练习骑马射箭,读兵书,相当于文武两开花,要不然后来怎么平叛呢?这是实际行动,那么为了提升自己,王阳明后来经人点拨,开了窍,读书可努力了,考试要考的书,他看,考试不考的书,他也学。

后来长大了结婚,王阳明的表现,那也是非常奇葩。就在新婚之夜,王阳明干了一件让所有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他把新娘子一个人扔在洞房里,然后玩起了失踪,所有人都找不到他。那么,此时的王阳明是逃婚了吗?是跟自己另外相好的跑了吗?还是领导有紧急指示,把他调回了?都不是,当时是这样的,王阳明陪新娘坐了一会儿,感觉有点闷,就想去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结果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一个道观处,然后和里面的老道士开始论道。就这么着,把新娘子放到一边。

【心学】

前面说了王阳明这么多奇闻异事,其实,他这个人,之所以被后人学习、敬仰、奉为圣贤,主要还是因为他创立的学说,也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心学”。听到这里,可能不少书友就问了:这个心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后世这么多牛人去学,完了还能走上人生巅峰呢?我在这先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心学。心学,其实是一种哲学。在心学的概念里,人生其实就是做人之道,也就是完善人格、成为圣贤的学问,主要是两个方向——功夫和境界,包含四个方面——本体论、认识论、功夫论还有境界论。

讲完了这个,我先给各位打个预防针:王阳明的心学,并没有告诉你怎么升官,也没有讲如何发财,更没有讲人际交往。包括王阳明的那本《传习录》,像这种细节上的东西,都没有,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是一个很虚的书。甚至,你把它做横向对比,也发现没啥实际内容,你比如《孙子兵法》,兵家的著作,也写了军队的建设作战思路这些,《论语》,儒家的,虽然没有写什么具体的治国方略,但是一些小的细节,关于为人处世的,那还是不老少,但是这本《传习录》,还有王阳明的心学,关于这些实际的东西,都很少很少。那么问题来了,抛开那些大人物是如何推崇王阳明和他的心学,是如何觉得这个了不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从“心学”里面,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呢?如何帮助自己成长呢?讲到这里,枪枪就得引出本周要共读的这本书了,名字就叫做《王阳明心学》,当然作者不是王阳明,而是王觉仁,这个人是当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研究者,他从18岁开始参究心性、修学儒佛,对阳明心学和佛教禅宗尤有深切体悟,精研阳明心学多年,著成此书。他写的这本书呢,可以说就是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在做讲解的时候,不仅旁征博引,用了很多名人的故事,而且还用了很多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读完之后,是让人真真切切体会得到,我们现代人,学习心学,到底能获得什么。

我先来解释一下,心学的特殊之处,特别是心学和对应的理学之间的区别。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主体性的确立和主体意识的高扬”。理学认为,天理是外在于自身的普遍的道德规范,所以人格完善的基础不是根植于自己的内心,而是被动服从一套既定的社会价值观。但是心学认为,成为圣贤的潜能和动能都是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所以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就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同时还是一个人的天赋权利。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个穷人,主张理学的朱熹和主张心学的王阳明都是教人如何发财的成功学老师,那么朱熹会告诉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赚到第一桶金,总有一天,你会实现财富自由,而王阳明老师不一样,他会告诉你:你就是一个有钱人,在这里装什么穷。然后从你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你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张几个亿美元的支票。这就是心学要告诉你的:你其实是个有钱人,千万别把自己埋汰了。

讲完了这个,我们再来说说,王阳明的心学,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又有哪些帮助,这个也是本书讲得最好的地方。

比如,我们总说无论是想要幸福,还是想要成功,首先,得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一点,王阳明在书里就提到过。那么什么样叫做内心强大呢?这里有一个故事,王阳明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时候,很不幸,落榜了,第二次去考,更不幸,又落榜了。然后他身边和他一起落榜的人都很沮丧,都觉得寒窗苦读几十年却没考上,太丢人了,但是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就是说,无论考没考上,他都不动心,一旦动心,对他而言就是一种耻辱。在他看来,科举的失败并不算失败,只有因这种失败而引发挫折感,进而导致内心的痛苦和烦恼,才是真正的失败。

所以,所谓的内心强大,就是“不动心”,就是要求一个人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境遇,都要保持内心的淡定,永远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和情绪的主宰者。当然,先说一句,这种泰然处之,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把握事物真相的智慧,一种重心在内、不假外求的生活态度,以及由此而生的一种自由而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比如,古代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现代心理学,也有一个理论,叫做“情绪ABC理论”,就是说,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负面情绪,其实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随便举个例子,我身边有个女同事,就特别不喜欢单位里新来的一个小伙子,看他就烦,后来一问为啥呢,原来这个小伙子刚到单位的时候,和这个女同事打听事情,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就叫他大姐。然后这个女同事就生气了,说别人把她叫老了,故意的。你看,对方明明是表示尊敬,这个人硬是理解成了鄙视。那她不好的情绪,不就来自于自己奇怪的想法嘛。

还有,我们要怎么样,才能“理性面对事物”。大概是三点。

第一,是不要把任何事情看成手段,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做事情,总会感觉特别累呢?心学中指出,原因就是我们不是喜欢这个事情的本身,而是想要找到事情背后的东西。比如,读书是为了考大学,上大学是为了找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活着就是为了成功,其实这是不对的,做一件事情,就把这件事情当做目的。往大了说,学习,就是学知识,先别想别的;工作,就是为了工作,恋爱,就是为了恋爱,别想着靠另一方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阶层的跨越,这样活着得有多累啊。往小了说,吃饭就是为了吃饭,为了犒劳自己的口舌与肠胃,旅游,就是为了出去看看,这才是目的,这才是本质,而不是为了拍照,完了修图,最后发朋友圈,这样能活得开心?你是为自己而生活,还是为了微信而生活?

第二,绝大多数事情,都是可以被赋予某种意义的。因为,只要你活着,就始终要面对很多事情,当那些你不喜欢的事情来临时,你要不就以抗拒的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万分痛苦,要不就是用积极的心态去承担。我们能够赋予一件事情意义,并不意味着你要去欢迎它,或者硬要把它当成好事,而是说你可以用一种理性的、智慧的方式,把一件被动接受而且难以接受的事情,变成一件勇敢面对而且主动承担的事情。

第三,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我们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有一种不合理的心理习惯,总想着,一次性把事情全部搞定,这实际上这怎么可能吗,所以你总是做不完,就总是很沮丧!

讲到这里,学习了今日共读,你收获了哪些?你想做出哪些改变?强烈建议书友们将今天的学习心得分享至下方评论,与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