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也是个孩子——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图片发自App

好久以前就听过这本书,但一直没去看也没去听。因为觉得离自己的孩子还远吧,所以对于亲子类的书籍总是想着以后有机会再读,总之也不急!

但是 我又想了想 我曾经也是孩子呀 甚至现在父母也是把我当成一个孩子。出个门也要打电话问个几遍,一到时间没回来就开始焦虑,难受。

读完这本书,只有一个感觉,家庭这件事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一个人的家庭是一个人的发源地,他的一辈子都会与这个家庭密不可分,而父母对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时候,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很多教育方法都是他们的父母带给他们的印象甚至不是教育学来的。所以科学性极其难满足,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家庭误区!

读书就是不断帮我们自己确认曾经模模糊糊的价值观!

对于带孩子的误区,我们周围或多多少少的接触到,但是具体的分类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原因,我们是一知半解的。通过读这本书,开始了解具体的分类与各类的后果,也让自己确认了自己小时候父母的不当教育带来的伤害。这当然不会让我再去埋怨父母的不懂,而是给了我自己去寻找到修正这些误区的方向!


a 控制型父母 

比如: “1,2,3你给我放下 ” 此类做法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 要么变得懦弱(被控制惯了,没有能力反抗)要么变得非常有控制欲望(但是世界上的事情哪能控制的了,孩子会非常焦虑,不开心)

我感觉自己的父母有点这个偏向,因为自己有时对于事物的控制欲有点强,认为一切在掌中才有安全感。神经会比较紧绷,有时会比较焦虑。

b 放任型父母

例如: “让她哭,哭一下没关系”

这类孩子长大后,会极度缺乏团队归属感,认为我怎么表现也没有人会关注我。具体体现 易网络上瘾(因为他需要在一个世界得到确认)

c 贿赂型父母

比如“好了我带你去看光头强,给你买玩具...” 类似行为

这类孩子做任何事都没有来自自己内心的动力。他的动力来自外界,来自别人得确认,他一成功就想要别人的认可。对于他们来说,做好孩子本身没有乐趣,他们为了得到外界的认可。但怎么会一直有人在肯定你呢,他们容易丧失人生意义甚至得抑郁症!

d 忽略,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

例如“妈妈我很饿~你怎么就饿了,你才吃饭”

这样孩子会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因为你从小忽视他的感受,他长大了之后也会忽视你的感受。容易变得冷漠。融入不了团体,造成大量的沟通矛盾。

主要的误区分享到这里。具体的解决办法,下节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曾经也是个孩子——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