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谈曾国藩修身之道》一共321页,八天时间攻读下来,在感觉每天都很繁忙的时间里,抽空阅读,竟然也可以把一本这么厚的书啃下来了,有时,就是要逼自己一把。
之前对于曾国藩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就是值得后人敬仰的人,就像李鸿章之类的大人物,在看书的生涯中,也没有特意去接触这类历史书籍,可以说这是第一本阅读有关我国历史人物的书籍,看完后,让我觉得还可以继续重复看,再一次吸收,毕竟,曾国藩有今天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的自己的修养。
所以所谓的修身,就是要从自身多方面去要求自己,对自己没有要求,得过且过,则就算是5年后、10年后,还是老样子,所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修身也一样。
正所谓一棵树最佳的种植时间是十年前,然后就是现在了,现在不做,更待何时?
记日记
记日记,在曾国藩看来是每日反省之途径,而在老铁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到各种晒“感恩日记”,而我自己,已经断了半年没有写日记了,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在了烘焙、瑜伽、运动与陪孩子上,把记日记的习惯给停了大半年。
而从前天开始,我深受超人的感恩日记影响,也放弃了把零碎时间拿来耍微信朋友圈,而是趁儿子睡觉期间,记起了感恩日记,一开始,并不知道感恩日记要写什么,我就看了超人写的,什么都可以写,于是我写下了“感恩儿子对于妈妈今天因为一件事对他发脾气,他转过头就又笑呵呵的来到妈妈身边”,“感恩让我持续看到超人的感恩日记,让我也开始写感恩日记之路”,“感恩阿姨今天烧的菜”等等几条。
再写的过程中,也在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是采取“正面管教”,今天的我没有控制好情绪,这是自己不对,需要改进。对于阿姨烧的菜,无论是否符合我胃口,也不能一味的指点出阿姨做的菜如何如何,这样阿姨会对烧菜感到压力,而是要称赞阿姨,可以在我们肚子饿的时候烧得一桌好菜,通过记感恩日记,也让我懂得对于从别人身上出发想问题,而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
虽然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做起来总会忘记,所以记感恩日记,也给我这一个很实在的提醒,今天是第三天写感恩日记,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心情不好,多出去走走
“心里不舒畅,不窝在家里一人生闷气,去朋友家走走看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好的派遣之法”
不知道大学时期在哪里看到类似的话,意思也差不多,总待在家里,还不如多出去走走,可以见到不同事物,接触到不同的人,也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就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的路多,见的风景多,思维格局也就会发生变化。而在“正面管教”的书中,也提到过,如果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感觉到自己很糟心,则需要给时间双方冷静,出去走走,换一种环境,转变一下心情,再回来面对孩子,则心情会大不一样。
我有时也会采取这种情况,当我儿子在家发脾气,我觉得自己忍不住要发脾气了,于是我就会要么离开现场,到厕所去,因为厕所关起门来,儿子不会觉得是妈妈不要他,在厕所里面我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看看一些有趣的事情。
如果是有好些日子没有出去放松,则我会选择去看电影,看完电影整个人都不一样了,视觉听觉得到了更多的享受,心情也就不一样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也会约上三五好友,聚聚聊聊天,面对面的跟在微信上的聊天肯定不一样。就通过这些方式来排解日常生活的压力和心情不好。当然,看书也是很好的排解心情不好的方式,但总感觉不及出去逛一圈回来的效果更显著。
利他就是利己
昨天收到排长大耿的私信,大耿这个排长不得了,在她的鼓励下,我参加了几次排里的班长,在她的鼓励下,我加入了行动营的理论班,在她的鼓励下,我也就坚持要写这一篇成长记录。
大耿就很好的知道“利他就是利己”,我一大早在排里接龙要写这篇成长记录后,一大早就先完成,先完成一个目标。
人总是会什么事都先从自己出发,想要别人怎么对他好对他顺从之类的,每个人都是这样想,那就没有人愿意做那个先付出的人了。
当跟朋友约出来见面时,地点我逗你随意,近她那边的聚会点也无所谓,开个车或者打个车总能到,只要见面过程是愉快的,就可以了。毕竟小聚求的就是可以愉快的聊天。
再者,就是在参加排里班长时,都是各自意愿,想参加就参加,有时,我也多报名几天,但想想我把大部分名额都抢占了,那其他老铁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也就一般只选择一天当班长,让大家都有机会当班长,因为在大耿的鼓励下当过一次班长后,觉得看老铁的文章是一种学习,我很享受这种学习方式,所以这里真心感谢大耿“利他人”的行为,让我无意中收获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虽说“修心模块”就要接近尾声了,但修心绝不是这十天,而是一辈子的事情,期待下一个模块的学习。
感恩遇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