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鸡蛋”的过去和现在

超市里的鸡蛋摊位前,又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长队,队伍正以蜗牛般的速度缓缓前进,后面还不断有人加入进来。我是极佩服这些人的体力和耐心的。因为我的腰椎和耐心绝不允许我用此种方式来消磨。

村里商店里的鸡蛋价格比超市要贵一些,却省去了跑腿和排队以及磕碰等诸多麻烦。所以我一般都在村里买。但鸡蛋作为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消耗是还非常高的,所以就有一些人一早就去超市排队,日子长了,倒也能省下些钱。

人们对鸡蛋需求的增加,直接显示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专家提倡每人每天两个鸡蛋,偶尔做菜或是烧汤还会用到,其实大部分家庭都不止,至少我家是绝对超过了的。

记得小时候是没有养鸡场的,也就没有这大量的商品蛋。那时,家里养着十几只鸡,平时都是吃麦麸、棒子面、野菜和各种小虫子。那时的鸡蛋是舍不得让我敞开了吃的,除了春天要腌起些,就是隔三差五的蒸一大搪瓷碗的鸡蛋羹,剩下的都是要拿去卖钱的。

走街串巷的收鸡蛋人的吆喝声是那个贫穷年代所特有的,每每听到那声音,奶奶就挎着攒了不少鸡蛋的小竹篮高高兴兴地去卖钱。那被收走的鸡蛋大概就是被卖到城里去了吧?不然呢,农村人怎么买得起?

我渐渐长大,日子也一天天在渐渐变好。突然的某一天发现,收鸡蛋的吆喝声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家里的鸡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鸡蛋也刚好够吃。后来的村里有了养鸡专业户,村里的劳力农闲时也都出去打工,鸡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农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不会再为每天吃两个鸡蛋心疼。

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突然发现,这喂饲料的“洋鸡”下的蛋没有我们以前养的“笨鸡”下的蛋好吃。但是,当人们再回头去找那“笨鸡蛋”的时候,却发现还是舍不得。因为物以稀为贵的“笨鸡蛋”已经涨到了一块多钱一个,还不一定时时都能买得到。但这“笨鸡蛋”也已经不是从前那种了,那些所谓的“笨鸡”也都是只长着“笨鸡”的模样,却偷偷吃着“洋鸡”的饲料。浮躁的年代里,没有人能耐得住性子,用杂粮和野菜还有近一年的时间等到小鸡下蛋。

直到“笨鸡蛋”重新成了生活里的奢侈品,我才蓦地想起,小时候自己家里有,但舍不得吃,拿出去卖钱。现在觉得生活好了,却怎么还是舍不得,可就算你舍得,还不一定买得到。这似乎是走进了一个怪圈,圈里似乎还可以写一个字“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笨鸡蛋”的过去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