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偶然看见日历上的某一天,突然发现我也即将迈进26岁,从1995年到2021年,求知求学18年,出走青春期8年,离开象牙塔1年。虽然个人履历还没有实现当初许诺下的人生理想,但如果跳出个人视角,放宽人生框架,放在时代的潮流和历史长河中回顾我的26年,才神奇地发现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成长,到历史“大世界舞台”下的个人,“青春之我”与“国之大我”竟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0年,5岁,新世纪来临,我正式迈入校园。开始戴上红领巾加入少先队员;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对国旗敬礼;跟着老师朗诵英雄人物故事;吃着食堂小卖铺五花八门的零食;参加缤纷多彩的课外体验活动;在方块格里学写英文单词......幸运地生长在城镇化生活最幸福的时代,赶上了第一拨互联网浪潮,就此在全球化的信息潮中泡大。那时候,中国乘上发展的快车,捷报频传。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上海赢得世博会主办权,经济大步向前,出生在这个富足、文明、开放的时代,接受到远比上一代更为丰富的资讯,拥有远比上一代更为广博的视野。

2008年,13岁,我逐渐步入拥有记忆、价值观日益形成的少年时代。“多难兴邦”是写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尾处的关键词。这是大悲大喜的一年,也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在“众志成城”的爱国浪潮中,我第一次模模糊糊的有了国家民族观念与认同感,也是在那个火热的夏天,传遍大街小巷的《北京欢迎你》,无一不在传递着深刻的“奥运”烙印,见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本质的飞跃。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金融国际危机、G20峰会、中美贸易摩擦等,都为新一代青年人打开了青春懵懂期的一扇窗,感知到中国与世界的拥抱、竞争与摩擦。

2013年,18岁,我结束了每个午后听着《我相信》奋战高考的日子,长大成人,进入大学。丰富而充实的大学生涯里,拥有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受益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微信“扫一扫”开始替代口袋里装现金,成为新的日常,网上约车出行也逐渐成为常态,我们的生活,在被互联网深深改变。中国用加速开启了新的一页:“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神舟天宫对接,嫦娥玉兔登月;4G牌照的发放......伴随着祖国飞速前进的步伐,我们对“诗与远方”充满向往,对探索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2020年,25岁,我走出象牙塔,卸下稚嫩与娇惯,用勇敢与担当开启选调之路,成为一名“卫健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目睹过生命的脆弱和顽强,见证过医务工作者的勇敢和坚持,报道过无数温暖激励人心的故事,不再是“旁观者”的角色,是“参与者”、“经历者”和“感动者”。经次一疫,我开始改变对灾难和死亡的看法,也反复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审视对国家共同体的理解认知,责任、担当、使命这些原本遥远的概念逐渐深入其心,慢慢生根发芽。一年后我开始来到农村进行基层“墩苗”,在直播与短视频的热潮中,开始探索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在展现自我的乡野田间,我们夺取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迎来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大众观念中似乎仍是“小朋友”的广大“90后”已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集体蜕变,成为国家发展与建设的中流砥柱。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短短26年,从咿呀学语到长大,足以见证我的成长,也足以见证一个国家的飞速变化。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不断交织交往中,我不再为年龄而感到焦虑,反而对未来充满期冀。

愿26岁后的每一天,拥有朝气蓬勃、无所畏惧的生命力,永远向前飞奔,向上流动,不被世俗和法度左右,不被暮气与世故吞没,有勇气,有担当,有清醒,能为这个时代奋斗出更大的幸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