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不要忽视平台的作用

去年的这个这个时候,我合作了一个项目,项目当中还有另外一个乙方供应商。名气很大,叫微软,没错就是美国首富的那家公司在上海总部的团队。

起初,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参与项目,我觉得能和这么牛气的企业进行搭档合作,一定有我要学习的地方。

后来,大跌眼镜。

派来的顾问,从各个能力来说,没有一个是合格的。知识量和经验非常浅薄。

而且整个团队,将近7-8个人,唯独有一个海外留学的助理小姑娘,理解力还可以。

有一个40多岁的男的,所有的业务稀里糊涂就开始上手干,而且还是一个表达狂,飞书信息,只有有人问他,他就直接语音通话。和老外沟通亦如此。直到新冠阳了,他在酒店依然语音通话,群里面和老外解释:"today , I am so hot " ......

他本想表达自己很热发烧,但是so hot更多的是指一个人身材火辣和性感。一口气语音群里面还说了3遍。

还有另外一个快50岁的老顾问,全程脑子浆糊,遇到任何问题都让助理沟通,自己不说话。

后来,我和他们小助理沟通聊起来,她也觉得这些人水平有点low,我就好奇,你们是真微软还是假微软。她说当然是真微软。

聊得时间长了,我发现微软的工资非常高,待遇非常好,我感觉这个世界有点不公平。

这么多年工作下来,我总结了一下,这种高大上的企业入职有个特点:

1) 进入门槛高

2)英文能力

so hot先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英文虽然这个水平,但是至少能表达说出来。

小助理,也是澳洲名校毕业的。英文水平良好。

总体感觉,这种高大上的外资企业,对于人的能力要求并不高,但是表面光环是必须要有。整体给我感觉就是非常虚的工作状态。

其实,当初项目所在的大厂甲方,里面的员工何尝不是如此。

甲方大厂海外部,招聘条件:要么985/211而且是要研究生,要么海外留学背景。这个是HR的硬性招聘条件。甲方尤其是年轻的男孩女孩都是海龟。

你说能力很强吗?似乎除了英语能摆胡两下,至今一个退换货业务,1年了还不清楚逻辑是什么。

微软小助理,项目离开之后,依然和我联系。去了北京亚投行,自己还偷偷面试了字节跳动,还在左右摇摆要不要去字节。这个周去了上海浦东的新项目,甲方是GSK(葛兰素史克),名气虽然不如辉瑞这种,但也是一家总部英国伦敦的跨国性药企。



小助理到了位于上海的GSK,迫不及待的给我发了一张高大上的办公室咖啡厅照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企业和企业之间也是有一个圈层,外企喜欢找外企,私企喜欢找私企。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年所在的一个公司:太平洋恩利。

当年该公司的物流部门流传,亚洲最大的上市水产公司,海运船公司只找全球最大的马士基。

多牛逼的口气!我蛮喜欢的。

后来,基于成本压力也是多船公司承运,再后来恩利倒闭了,但是这种调调,依然能够感受到企业之间的那种气质默契的圈层文化

头部基金公司,只要清北毕业的学生,即便是有能力,有经验,学历不够,依然白搭。

平台一定要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努力爬上去。上了一层楼梯,你就待在了这一层,只是爬坡的过程比较艰辛。

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风景。

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好文凭,就是积攒爬平台的筹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不要忽视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