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牢笼”,挣脱“枷锁”

2020年3月4日观摩案例感受

一棒咨询师:吴薇

二棒咨询师:李彥

三棒咨询师:湛玲

来   访    者:X小姐

观    摩   者:卿SY

咨 询 问 题:母女关系相处和沟通让我感到很烦燥

问题类型:家庭关系

来访者情况:女性,二十五岁,未婚,单亲(父亲去逝),性格活泼开朗,说话带笑,有心理学知识基础,渴望改变现状

咨询师及咨询过程:一棒咨询师吴薇老师,第二次观摩她做案例,洒脱干练,咨询风格有所改变,语速适中柔和,逻辑思维敏捷,运用开放式提问及具体化技术与来访者亲切交流沟通,在来访者讲出和闺蜜去超市购物和取钱及同妈妈在家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情况,了解其内心的感受,质疑了妈妈与闺蜜与自己的相处模式及沟通方式,并耐心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咨询之后,与对方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在此基础上,从来访者的工作情况及现状上展开,对工作的要求及职业规划,这些与妈妈进行沟通的结果是什么?没进行什么有效沟通,且母女俩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来访者以逃避方式离开为结果,一棒咨询结束。

二棒咨询师李彥老师,李老师接棒后双方简单地进行介绍及交流,李老师对来访者先是进行了共情,主动坦诚自己的感受,与来访者拉近了关系,然后将其现状做一个常态、正常化的处理,接着之前的目标继续梳理探索来访者的心理层原因,从相处模式沟通现状-时间-心情-认可/被否定……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与来访者交流了一段时间,但来访者的心理感受是:否定自己,不仅自己否定自己,不认可自己,周边环境人物(邻居、亲戚等相关人物)也是对自己的否定,由于被否定成为了习惯,觉得很难受,同时也需要朋友、交际(不懂得拒绝),在与朋友的交往交流当中,也常常会觉得自己在朋友的心里是不重要的(自我否定),但未求证过,二棒咨询结束。

三棒咨询师湛玲老师,也是第二次观摩她做案例,善良亲厚,让咨询者自己总结了下自己上两段咨询过程中的感想,并与来访者澄清了咨询目标:是继续以烦燥为主题进行咨询还是以补否定做为新目标?得到来访者选择前者继续做咨询目标后,给予了来访者深深的共情,对她所为家庭为母亲做的一切给予了支持与肯定,对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进行了梳理,此阶段来访者情绪得到极大的宣泄,那种在否定中成长,默默承受照顾弟弟、减轻母亲的责任,从小就压在身上(讲到无意间听到母亲和舅舅关于自己的谈话,心里充满了恐惧,害怕被丢掉,特别是父亲去逝之后),虽然跟妈妈的相处模式和沟通关系不畅通,让自己非常烦燥,但还是想去改变这种状况,希望能和妈妈一起生活。湛玲老师希望来访者在宣泄后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也希望还有机会能帮助到来访者(整段咨询中,一直极大程度的保护来访者的脆弱的心灵,此段咨询很人本),咨询结束。

来访者自述:在与人交往沟通中,常常会反应过度,觉得对方说的话不是出自真心(对自己没有信心),例如跟闺蜜相约出去购物带自己取钱,而闺蜜却带着她只办了自己的事(购物),而忘了她的事(取钱),直接就回了家,事后为此事两人也吵架了,觉得是受到了欺骗(不是不尊重,就是欺骗),很是烦燥。在家里与妈妈相处沟通,妈妈说不过自己就拿身份、拿辛苦、拿父亲去逝来压,来访者只能默默承受。在三位咨询老师的层层梳理下,来访者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及工作状况,对工作的期待: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工作的意义及薪资待遇,是否有发展前途;但是妈妈跟自己想法不一样,希望轻松,挣钱多少不重要,但是要会攒钱(母女俩的职业冲突战争不断,沟通无效)。未来职业的规划(没与妈妈进行过沟通,因为沟通不了)。由于妈妈与自己的矛盾冲突,无法与妈妈生活在一起,离开家去市里工作。每次和妈妈沟通,妈妈都会很凶,很强势,自己很害怕,但是又觉得妈妈很辛苦很累,特别在是精神上(自己长大后和妈妈争执,妈妈会经常不说话,这也是来访者烦燥情绪来源的一个点吧),自己没有父亲,从小到大,所有人(邻居、亲戚及认识的人)见面就教育自己,要听妈妈的话,妈妈不容易(小小心灵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否定自己)……从弟弟生下之后,一直帮着妈妈带着弟弟,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看官自己脑补吧(敲着字都觉得难受,心疼,九零后的小孩生活像六零七零后的年代)。

我的感受:又一个让人心疼的案例,感谢我们的三位咨询师老师,虽然咨询到最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但是来访者倾诉了自己内心的烦燥情绪来源,并在老师们的保护和抱持、陪件下的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宣泄,来访者感到很舒服,这也算是一个成果了,但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并不是咨询的目标和结果,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妥善解决,这是因为:从小到大的被要求、被否定、不理解,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正常吗?容易吗(想到邻居、亲戚及认识的人见面就教育者,要听妈妈的话,妈妈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孩子依然想要照顾妈妈,想去改变跟妈妈相处的状态,想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不是一次咨询就能解决的,孩子要改变,妈妈也要改变(如何改变?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咨询,也可以通过孩子的改变,孩子用爱去慢慢融化妈妈的内心来改变,达到目标要求),不管如何,这都涉及到孩子的选择,妈妈的选择,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决心和勇气,毅力来支持。外表活泼的女孩,说话带笑的女孩,愿你早日走出“被否定”的牢笼,挣脱超出能力范围及界限的“枷锁”,活出自我,心里如笑容般灿烂。感谢白老师团队给予的观摩机会,也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彩咨询呈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牢笼”,挣脱“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