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是养生之命根 | 放聊《黄帝外经》6

关注↑华夏养生↑每天5分钟,学习《黄帝外经/内经》养生之道


《黄帝外经》命根养生篇第五

本篇是专门的【养生之道】篇,指出养生的根本是养什么?以及如何养的方法。

【养生】的基础:道

人生于天地之间,是由天地阴阳共同作用化生而成的。人不能与天地一同长久存在(即长生不老),是因为人没有体悟天地之道。所以,天地之道是长生的根基,也是养生的基础。

这天地之道其实是以天地来代表阴阳,天代表阳,地代表阴,天地的运行是阴阳规律运行的显现。天地能长存不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自行按照道的规律生生不息,表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后又归根复命而再生。

《道德经》中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如果能效法天地万物的生长收藏之道,在生和长之后能及时的收和藏,而不是消耗自己生长之精气乃至衰竭而亡,人就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天赐人以长生之命,地赐人以长生之根。

天是阳,赐予人的长生之命是气;天是阴,赐予人的长生之根是精。气是生命的动能,精是构成身体的精微物质。人的身形不坏,并拥有生命活动的动能,便可以长生了。

气是阳,是能量;精是阴,可生成形体。而精与气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阴阳相生。

【养生】的根本:精

天地赐人以命根者,父母予之也。

天地赐予人的精气,是通过父母给予的。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如同一个蕴含阴阳的太极,包含了生命的先天元气(动能)和由先天元精化生的细胞。

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

父母提供的先天元精在先天元气的推动下,生长成人的身体,所以"精"是人的命根所在。此精不是单独存在的,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精与气是共同存在的一体。

此处强调"精"是人之命根,是因为在人出生之后"气"没有"精"更容易察觉和把握。

【养生】的方法:修心而养精

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

人的魂魄藏在精之中,魂属阳,趋向于生;魄属阴,趋向于死。人的生命体中蕴含着阴阳,阳向生而阴向死,阴阳平衡而病,阴多阳少则病老,阳多阴少则健康长寿。

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

魂和魄属于神,所以一般的人皆有神,神存于内则可长生,神游于体外不归,人就死了。

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

而神中之魂最善于出游,这是由于人的心念不够寂静。心念一动,心驰神往,魂已游于身外。

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黄帝外经》阴阳颠倒篇顺逆探原篇的观点:

1、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2、 "必静必清,乃可以长生。"

3、 "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

4、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5、 "心死则身生。"

广成子说,抱神以静的意思就是魂抱心而同处寂静,寂而不灭,静而不动。如此心念不动,魂不外驰,则精也安守而不损耗。

所以,养生的关键在于养精,而养精的方法是修心入【】静。

【精的属性】:动

神藏于心,精藏于肾。心是火,肾是水。

1、精,是肾中之水。

2、肾水之中,还有真火存在。

3、水性向下,火性向上,这也是讲同一肾水中又有阴阳,因为阴阳属性如水火,水下火上而动。

所以精本好动,而难以平静。


【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1、精动引心动:精水一动,会引发心火摇摇向上。

2、心寂而精静:同时反过来,要制伏精水使它不动,仍在于心火的寂静。


【特殊情况】心已寂,而精却欲动

1、肾水和心火是一个阴阳体,相反而相成,阴阳制衡。

2、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

3、制伏心火归于寂静,而精水会妄动。这是因为肾水干涸了。

4、此时应当补先天之肾水,以上济心火,水火阴阳平衡了,才能让精水不妄动而心火也容易寂静下来。

【水火之解】

此篇命根之精,广义讲是指人体内的气所化生的精微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从后世养生角度看,应当是狭义的精,即精液。如此能更好理解其中的关系。

1、心火(欲念)动,则肾水(精液)出。

2、心寂(欲念)不生,则肾水固守于精宫。

3、肾水动(精满自溢),则心火摇摇而生梦境。

4、心寂无欲念,肾水却动,如遗精、滑精。

5、肾水干涸,心火(欲念)因无水制衡而不能清静。

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是颠倒阴阳逆反归元的长生之道。精是基础,是命根。

精过多耗散,神气自然也就亏空,会使五脏虚损,进而外邪侵犯,百病丛生。

精足不泄而行天地收藏之功,则可炼精化气,补充后天神气的消耗,待气满神足而达神形俱全的生长之境。


请关注【放聊《黄帝外经》】系列……(待续中)

修养天命「方可寿达天年」|放聊《黄帝外经》5



高手请看《黄帝外经》相关原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赐人以长生之命,地赐人以长生之根。天地赐人以命根者,父母予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

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

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

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是养生之命根 | 放聊《黄帝外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