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以“云数赋能 智慧未来”为主题的首届Inspur World 2018(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在成都举行,这次大会上汇集了5000+政企代表、生态伙伴、行业大咖,共同聚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前沿趋势与产业愿景。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贾惠柱博士应邀参加,并现场演示数字视网膜-视频智能应用、服务和生态系统,受到了在场人士的热烈欢迎。
小小芯片 打造智慧城市之眼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智慧社会”,是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新要求。新型的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和最新城镇化建设做出的重要决策,有力支撑建设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提出规划智慧城市的城市超过300个之多,智慧城市势必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利用好城市内的海量摄像头是构筑智慧城市的关键。过去十年,中国是监控摄像头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咨询公司 IHS Markit 2016 年的数据,中国共装有 1.76 亿个监控摄像头。其中由公安系统掌握的有 2000 万。
这些数量巨大,功能单一的摄像头在每分每秒产出庞大的视频数据库。如何从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是个难题。因为现有视频编码成果的思想是为优化人眼视觉,为人服务,需要大量的警务人员进行解读,劳力成本巨大。排除劳力成本原因,储存视频的成本也相当昂贵,加大云端压力以及智能处理压力。此外,各厂家的智能特征互不相容, 没有标准,导致云端重复进行特征提取,浪费算力。
针对这种困境,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提出了“数字视网膜”的概念。它来自人类视网膜的启发——人类的视网膜同时具有影像重构(精细编码视觉内容)和特征提取(面向识别理解)的功能,基于此,数字视网膜将视频编码和特征编码相结合,装载进一枚小小的芯片中。
这枚具有强大计算功能的芯片暂定名为“鸿图TM F301”,它能大幅降低视觉智能计算成本,提升前端智能分析效率,面向机器视觉优化的编码实现,适用于军民融合领域。这是一枚完全自主可控的芯片,由杭州博雅鸿图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打造,脱胎自北大的算法技术。支持国产的AVS视频技术标准和CDVS/CNN融合特征提取标准,编解码全双工,还预留了很多可编程实现的神经网络的处理能力,支持软件自定义,计算能力接近4个T。
贾惠柱博士表示,有了这枚芯片,城市级数字视网膜解决方案终于可以生根发芽,视频监控信息实现一次部署,多部门共用。它支持视频特征与原始数据分流,根据突发事件按需分发,实现城市视频高清转码存储,得到人/车结构化信息,分析目标路径,未来主要部署在公安派出所等本地机房,在城市公安、交通、综治、消防等领域发挥重要用处。
近年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人口众多,每天的突发事件数不胜数,管理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国外同类城市。城市需要智慧管理,这就需要人工智能的“慧眼智脑”,代替人眼去看。不仅能缩减成本,减轻人口老龄化下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消除弊病,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打造城市的精气神。
联合浪潮 开启政务云上时代
2018年,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第24个年头,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神奇的新技术,逐渐成为各行业创新的动力,推动一个又一个商业企业迸发奇迹。其中,云的影响无疑是最为深刻而意义重大的。
早在2010年,浪潮发布云计算战略1.0,多年来产业布局警务云和政务云服务,并取得多项成果。2018年3月22日,在一年一度的中国IT市场年会上,浪潮云再次摘得中国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连续四年蝉联这一宝座。8月29日的峰会上,浪潮提出从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通过云、数赋能构建平台型生态企业,打造新三大运营商,向“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
对数字视网膜等一系列人工智能产业来说来说,借助云这种技术力量,人工智能得以成长,有了进化的方向。
在这一片AI+的蓝海市场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政府的力量。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在演讲《云+数 赋能智慧未来》中提到:
政府数据是“钻石矿”,是最有价值的数据。浪潮基于政府授权数据,加上互联网数据进行数据价值的重构,通过政府、社会、个人三维数据的互动,推动优政、惠民、兴业,实现各种应用创新。
如何让数字视网膜更好地为浪潮政务云做服务?贾惠柱博士与我们分享了数字视网膜的“入云过程“。当摄像头获取到原始视频,随即利用数字视网膜独有的分析技术将视频特征进行结构化提取,形成视频大数据,其中有结构化/非结构化特征,时空/地理信息,敏感目标信息等等,上传至视频云中。浪潮的政务云平台与之无缝对接,进行数据整合,产生云原生应用,最终形成政务智能应用。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发现,政务云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服务器利用率低、资源共享难等问题,节省资金的同时,政府部门的效率也得以大大提升。
利用数字视网膜技术可实现多样化的智能应用,为交通、公安、综治、消防等部门服务,提供车辆监控、人员监控、场景监控、灾害分析等功能。
十年磨剑 比肩国际顶尖技术
提到数字视网膜,就不得不提它背后的研究者——由北大高文院士领导的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它的前身是高文院士领导的国家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曾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研发出我国特有的AVS视频编解码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现在这一套技术正服务于数字视网膜应用。
目前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内一流的视频处理技术机构,主要有5个研究方向:视频编码、视频分析、视觉搜索、计算机视觉、图像视频芯片,与CCTV、华为、中国安防、机器智能实验室、中科院计算所等多个大公司和重要机构合作,研究成果用于国防部门、安防工作、智慧城市建设等等。
世界知名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表示:"尽管美国创造了人工智能,但当涉及到世界上最关键的技术创新时,中国却后来居上。"
我们花十年深耕人工智能技术,比肩国外技术标准,全程自主研发,正如浪潮峰会所强调的主题:“云数赋能 智慧未来”。只有当技术真正为产业服务时,这样的未来才是最让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