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筷子有多大分量,DG你可能掂量不来

21日,因为一段毫无水准的对话,一大波明星纷纷表态,拒绝出席杜嘉班纳(D&G)原定于上海举办的年度大秀,文旅部直接下达命令取消了此次活动,一场盛会草草收场。这是中国人的骨气,也是中国自信。

而发生这一尴尬结局的始因,源自一双筷子。

D&G近日拍摄了一条宣传片,以“起筷吃饭”为题,用奇怪口音模仿“中式发音”,让模特用奇怪的姿势使用筷子吃“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语气中透露着傲慢。

有网友觉得这条片子中有很不友好的因素在其中,于是有了和Stefano Gabbana争论的聊天截图。

既是因筷子而起,那我今天就不妨聊一聊筷子,不过恕我直言,中国人的筷子有多大分量,DG你可能永远都掂量不出来。

筷子的故事

有关筷子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版本的神话传说。有说是姜子牙受了神鸟的暗示,用两根细丝竹夹取碗中的肉,继而发明了筷子。也有更早的传说是大禹发明的,大禹治水,为万民谋福祉,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他一心要治理黄河,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治水工作当中,连吃饭的时间都不舍得浪费。锅中煮着滚烫的兽肉,无法下手,大禹等不及就用两根木棍夹起来吃,筷子也由此而生。

无论是姜太公还是大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被炎黄子孙世代敬仰。

而且这些神话传说,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里面包含着我们最基本的道德观,在大禹身上,有敬业、爱民、勤劳等诸多品质。所以,筷子身上承载的是中国的传统文明,顺便说一下,我们有五千年文明。

筷子的文化

筷子一端是方形的,一端为圆形,圆的代表天,方的指代地,暗合“天圆地方”,这是人类祖先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另外,中国的易经理论中讲究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两面,而使用筷子时,一支主动,一支从动,主动为阳,从动为阴。其次我们还讲究阴阳结合,合二为一才是完美,所以虽然筷子是两根,但我们会说“一双”筷子,而不是“两根”筷子。因此,筷子中还有我们的古典文化。

筷子的传承

一个孩子从吃辅食开始,妈妈或奶奶就会用筷子一口一口地喂食粥饭。

中国的孩子学会走路说话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怎样使用筷子,而且要学到握姿正确为止,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这个过程可能时间比较长,可能几周,也可能数月,但只要拿筷子的方式不对,长辈就会第一时间出来指正。米饭掉在外面,长辈会用筷子轻轻夹起来。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教育和启迪,通过一双筷子代代相传。

筷子的礼仪

对不起,筷子对于我们来说是进食的工具,同时也关乎礼仪道德,绝不是你们可以拿来戏谑或搞怪的物件,相反,我们还给怎么使用筷子立了很多规矩。

一捆筷子要摆放整齐,因为“三长两短”不吉利;筷子不能指人,这是对他人的不敬;筷子不能敲击碗碟,这是乞讨的姿势;筷子不能颠倒使用,这意味着饥不择食;筷子不能插在饭菜当中,这是对主人的不敬;筷子不能胡乱扒拉,这是缺乏教养的体现;一家人吃饭要让长辈先动筷子,这是尊老的表达方式......

当然,筷子也绝不能像你们宣传片中那样一手一支地叉食,因为筷子是夹食物用的,“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粮食心存敬意,不宜开玩笑。你可能觉得这是没事儿闲的,非也,中华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更会在一言一行中体现道德修养。我们讲究做事先做人,而道德修养则是做人的第一步。哪怕只是使用一双筷子,这里面也包含着对他人的尊敬,对粮食的尊重,对教养的尊重,说多了你们D&G可能也不懂。

筷子的情感

逢年过节家人团聚,母亲在厨房烹调出各种美味,会用一双筷子来品尝是否符合家人的口味,这里面满含亲情;就算人还没就坐,餐桌上会先满满地摆好一圈碗筷,这意味着团圆;家中有客人来,必定要邀请坐下吃饭,先拿出一副筷子递过去以示诚意,筷子代表着真挚;丈夫加班晚归,妻子会端端正正地在桌子对面放好筷子等待,充满家的爱与温馨。邀请别人来家做客、或是请亲朋来久住、亦或邀请孤独的乡邻,会说“多一个人无非是多一双筷子的事儿”,中国人的热情与好客,从一双筷子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综上,我以为,玛格丽特披萨或许真的伟大,但在一个中国人眼里,可能它远远比不上母亲拌的一碗疙瘩汤、父亲递过来的一口青菜、爷爷品小酒时夹起的一颗花生米。

筷子虽然简单,但它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道德、我们的情感。你们这样玩儿,不单单是对我们不尊敬,更是对自己品格的无情践踏。

    筷子对我们很重要,它的分量很重,你掂量不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的筷子有多大分量,DG你可能掂量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