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纠错”走向“化错”

    我们为什么要走近名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严谨的治学理念、对教育教学的执着思考,更是为了近距离感受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甚至是他对经历的解读。

    “用人格魅力影响身边的人”这是今天仲海峰老师对师父华应龙老师的包含崇敬的评价,这也是本次学习截至目前我感触最深之处,带着昨天对“纠错”与“化错”的纠结,我深入到今天的每一节课及每个讲座,豁然明白,原来华老师的“化错”可以改观、可以治学,更可以待人做事。

仲海峰老师《角的初步认识》

      “化错”改观——感谢错误

      “正确可能是模仿,错误往往是创新。”华老师能从袁隆平、屠呦呦、邓亚萍等众人的身上读到了错误的力量,错误就是成功的“母亲”,理解这一点也许不难,而在教学中,我们能和孩子们能时刻保持对错误的态度吗?这似乎有些难,再看当华老师面对“华老师,你误导我!”质疑之时的思考方式,我明白我们为什么会难,“化错”是心态、是习惯、是态度、是信念,如果进入不到这样的境界,一切“化错”可能只是表面。

    “化错”治学——育智更育人

      “让天下没有难学的数学。”看似狂妄的言语却调动着数学教师的满腔热血,从华老师的经历分享中,我看到了他做到了,是“化错”让他解决了“难学”之困,孩子们为什么难学?害怕出错。为什么不进步?害怕再犯错。“化错”就是要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正确认识,对错误的价值引导、对出错后识错改错的鼓励、对化错之后精神的鼓舞……难道这仅仅是给孩子传输智慧赢得分数吗?孩子对错误、对犯错的自己、对帮助过的同伴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成长了,原来“化错”更能育人。

    “化错”待人——满眼都是孩子

      “错若化开,成长自来。”不难发现,华老师每节课前总能执着地走进每一位孩子身旁,他仔细读着孩子们的名字,从名字中,他甚至尝试读出孩子的品性、读出孩子的家庭,以名为介,孩子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鼓励,可见华老师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我甚至有一种疑问,华老师的课堂会不会出现孩子打不起精神,干其他事情的情况呢?再看看华老师那双“放光”的眼睛,对每个孩子都充满了期待,目光交接必有“火花”,为了筛选更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他挑选整理着、分类展示评价,帮助错误的孩子找正确之处,鼓励聪明孩子适时帮助,感谢错误留下的学习经历,“化错”中他用“三明治”策略走进了孩子的内心,这样待人又有谁不喜欢呢?


      一天下来,我仿佛感受到“纠错”是一种手段,而“化错”是一种温暖,也许这些还不足以全面的诠释我理解的“化错”,“化错”的课堂孩子们尽情发展,而在“错”与“改”之间我们又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我也会继续思考,继续聆听“化错”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纠错”走向“化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