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归学生发展本位--读《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有感

        在平时的带班过程中总是有这样的困惑,学校的活动太多,并且有些活动非常紧急,会耗掉自己很大的精力。要么疲于应付,要么有抵制情绪。经常思考,学校的活动是为了学生发展,自己管理班级也是为了学生发展,既然目的相同,为什么会出现冲突。

        自己在平时让同学们自发的组织班级活动,班长组织班干部对一个学期的活动进行规划,然后每个项目选一个负责人,每个负责人按照班级的规划组建自己的筹备委员会,然后面向全班同学征集参与人,经过一年多的活动,孩子们筹备活动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活动也越来越流畅,形式上也非常越来越多样,从简单的音乐表演到诗词大赛、英语演讲、戏剧节等等。但是自己总感觉活动得不到提升,水平一直处于热闹的层次,孩子们非常开心,遇到学校大型活动的时候依然需要外援才能完成。

        在读了王怀玉老师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似乎找到了一点思路,就是不要把班级特色活动与学校常规活动对立起来,用主动开放的思维,面对常态工作的推陈出新,深入挖掘常规活动的内隐性价值,与班级实际需要巧妙结合与转化,凸显班级特色。

       根据书中所说的四大主题对自己班级活动进行反思:

        首先是常规活动追求融通性和微创新,让学校的活动和班级的特色向融合,这一方面自己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真正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重新考虑班级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对班级活动进行微创新,让常规活动变成班级活动的一部分,在平时就让孩子们进行调查学习,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在策划活动时候多预测一下学校活动,把学校活动拆分到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希望能够在学校活动时随时拿出。

        其次是特色活动追求主题和序列化。在以前自己做班级活动是零散的,例如音乐会确实做了好几场,但是主题到现在都不是很明确。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并且内容重复,尝试过用古诗词、戏剧、英语演讲等形式,但是整体设计较少,活动显得过于零散,每次表演的人员都是那几个,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其中,主题也不明显。因此在活动设计之初就需要对学生综合发展设计不同的主题,并且每一个主题需要思考有梯度的系列活动。例如音乐会就需要考虑艺术这个主题等;同时也要考虑的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活动的内容。

        再次是活动推进的全程性和创新性;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策划主题地位,但是在老师的介入经验不足,策划人的培养就也不到位,特别是活动的有效价值信息捕捉比较少,提升活动的意义更加少了。在后期的活动中,更加关注活动后的反思,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教育意义。有必要进行活动后的总结,显化活动中每个人成长的,总结得失看见成长;以及对活动精彩部分进行总结,成为下一次活动的资源。

        最后是过程实施的节点性和递进性;除了规划中的活动,及时发生的热点也可以是活动的主题,把握好节点事件,例如当学到那个知识点或者遇到社会热点问题,及时组织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班上的诗词大会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点的比赛,可以赋予更多的教育意义,让孩子在比赛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同时一项活动可以规划多层次,每一次都在上一次的活动中总结下一步如何开始。

        活动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读完《从班级到共同成长体》后更加具体的理解这句话。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多思考活动的教育性、问题针对性、策划整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动回归学生发展本位--读《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