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模式助你拥有美好人生

阅读了卡罗尔·德韦克(美国心理学家)《终身成长》中节选的《倾听你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对生活中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想象。

文章中讲到,运动员在年轻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同是2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最终的结局也有所不同。

这便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下不同的人生。

大学生篮球队员艾西斯·提尔斯有着先天赋予的身高优势,是杜克大学女子篮球队的前锋。他的父亲曾经参加过世界级拳王争霸赛,并参演过电影《紫色》出演一名拳击手;1986年,他成为第一个与迈克·泰森打满10个回合的拳手。但他从未获得过冠军。斯·提尔斯却认为父亲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内心固执的认为,因为自己足够优秀,冠军理因由自己获得。

她患上了“大人物-小人物综合征”:如果我赢了,我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我输了,我就是个无足轻重的人。

担心自己会成为无名小卒,这种思维模式无法帮助她调动积极性并保持冠军位置。在比赛中难免受到心里压力的限制而得不到很好发挥,缕遭失利。

其实,能否成为大人物不是由胜利和失败定义的。了不起的人是那些可以倾其所有努力奋斗的人,艾西斯·提尔斯,如果你可以尽全力奋斗,不仅在比赛中,在训练中也一样,那么你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人了。

身高1.92米的坎迪斯·帕克,当时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坎迪斯的父亲不同于提尔斯的父亲,教给了她截然不同的理论:“如果你努力去做一件事,你就可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几年前,坎迪斯的父亲是她所在球队的教练,在一次巡回赛上,他对坎迪斯发了脾气。她在比赛中不积极抢篮板,总是在外围懒散地投篮,而不是利用她身高的优势去篮下打内线,也没有积极防守。“现在,回到场上去努力打!”后来结果如何呢?坎迪斯在下半场比赛中得了20分,抢到10个篮板球。他们击败了对手。“他当时给我施加了压力。我知道他是对的。”

坎迪斯,她没有满足于做一个明星,而是不断寻求自我提高。在接受了膝盖手术、回归球场后,她知道自己应该去锻炼哪些方面了——对时机的掌握、意志力以及呼吸节奏。当她的三分球投得不好时,她让父亲到体育馆陪她练习。“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她说,“你都不能保证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

几周后,思维模式的预言就应验了。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很可惜,提尔斯的球队在冠军赛上被淘汰。第二件,坎迪斯成了第一个赢得扣篮大赛的女球员——她打败了5名男性对手。

秉性、决心和冠军思维这些品质成就了杰出的运动员。

这种结果,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核心在于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不仅能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在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也可以。你越这么做,体育运动对你来说就会越有意义——对那些和你一起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样。

两种思维模式,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尽可能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去做好每一件事。

不苛求最好,但每天都会更好,那么这样就能每一天,获得进步获得好的成长,拥有美好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助你拥有美好人生)